萧萧木榻倩龟支,一啸高斋坠枕时。
引睡不辞河朔饮,怕愁常掩杜陵诗。
书因误信名终钝,人以诚求计总痴。
弹指两年成七十,也知学道尚非迟。

幽居书事 其三

萧萧木榻倩龟支,一啸高斋坠枕时。

引睡不辞河朔饮,怕愁常掩杜陵诗。

书因误信名终钝,人以诚求计总痴。

弹指两年成七十,也知学道尚非迟。

注释:

萧萧: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这里用来描绘环境寂静。

一啸高斋坠枕时:在夜晚安静的时候,发出一声长啸。

引睡:让人入睡的意思。

河朔:泛指河北地区,这里指的是边远之地。

杜陵:地名,位于陕西西安附近,杜甫曾在此隐居。

书因误信名终钝:因为相信了某种道理或信仰而变得迟钝,无法理解事物的本质。

人以诚求计总痴:因为过于真诚地追求某种目标或理想而显得愚蠢。

弹指:比喻时间短暂,如同弹一下手指的时间那样短暂。

两年成七十:两年后已经满七十岁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幽居生活中所写下的一首咏怀之作。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内心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饮酒方式、读书态度等方面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对自己年龄增长的感慨。

首联:“萧萧木榻倩龟支,一啸高斋坠枕时。”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幽居环境中的生活场景。诗人坐在木榻上,听着萧萧的风声,时而发出一声长啸,仿佛与高斋相呼应。这里的“萧萧”和“高斋”都是描写环境的词汇,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

颔联:“引睡不辞河朔饮,怕愁常掩杜陵诗。”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饮酒的态度和对于诗歌的情感。诗人在享受着来自远方的美酒的同时,也常常感到忧愁和恐惧。这种情绪使得他不愿意让酒意影响自己的睡眠,也使得他害怕那些充满忧愁的诗句。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的豁达心态,又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感慨。

颈联:“书因误信名终钝,人以诚求计总痴。”

这两句诗则是诗人对于学习和思考的态度的描述。诗人认为,如果只是盲目地相信某些道理或信仰,就会变得迟钝,无法真正理解事物的真相。相反,如果过于真诚地追求某种目标或理想,反而可能变得愚蠢。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于真理的理解,同时也揭示了他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惑和挫折。

尾联:“弹指两年成七十,也知学道尚非迟。”

这两句诗则是诗人对自己年龄变化的感叹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已经度过了两个年头,现在已经满七十岁了。这种年龄的增长让他更加珍惜时光,也让他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同时,这也提醒了诗人,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永远都不要觉得太晚开始。这两句诗既是诗人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他的成熟和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