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烛荧荧看晓妆,闺人相见道胜常。
耐寒老子初围火,学拜顽孙欲鬨堂。
雪色正添窗外冻,晴光偏送酒瓶香。
也知增岁原为减,犹喜吟髯未尽霜。
丙寅元旦
画烛荧荧看晓妆,闺人相见道胜常。
耐寒老子初围火,学拜顽孙欲鬨堂。
雪色正添窗外冻,晴光偏送酒瓶香。
也知增岁原为减,犹喜吟髯未尽霜。
注释:丙寅年即公元1646年。元旦:农历新年第一天。
画烛:指蜡烛。荧荧:光亮的样子。
看晓妆:观看早晨的梳妆打扮。
耐寒老子:指诗人自己。老子:对老年人的称呼。
初围火:刚生火取暖。
学拜:向人学习行礼、作揖。
顽孙:不听话的孩子。
欲鬨堂:想闹腾一番。鬨:喧闹,吵闹。
雪色:指窗外飘落的雪花。
添:增加。
窗外冻:指外面冷清、空旷的景象。
晴光:晴朗的阳光。
瓶中酒:指家中存放的美酒。
也知:知道。
增岁:一年比一年增加。
原为:本来是为了。
减:减少。
吟髯:指胡须。
译文:
早晨的房间里,蜡烛闪烁着明亮的光。闺人们聚在一起观看自己的化妆打扮,发现彼此之间似乎更加亲密了。
寒冷的天气里,我刚刚围上火炉取暖;看到孩子们学着行礼、作揖,想要在屋里闹腾一番。
外面飘落的雪花,给窗外增添了一片冷清的景象;温暖的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让家里充满了香气。
我也知道,时间一年比一年增长,但并不感到悲伤,反而喜欢看到自己的胡须没有完全变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元旦节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家中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画烛荧荧看晓妆,闺人相见道胜常”,用”画烛”来形容家中的明亮,”荧荧”则形象地描绘了烛光的闪烁,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看晓妆”则是描述家人起床后的场景,”道胜常”则暗示了家人之间的亲密无间。
第二句”耐寒老子初围火,学拜顽孙欲鬨堂”,诗人以”耐寒老子”自谦,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初围火”则描述了家中的情况,”学拜顽孙”则暗示了家中孩子们的活泼可爱。
第三句”雪色正添窗外冻,晴光偏送酒瓶香”,”雪色”与”晴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描绘了外面的寒冷景象,又描绘了屋内温暖的气氛。”酒瓶香”则暗示了家中美酒的存在,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最后一句”也知增岁原为减,犹喜吟髯未尽霜”,”增岁原为减”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认为时间虽然在增长,但并没有带来什么坏处;”犹喜吟髯未尽霜”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胡须的喜爱,即使已经有些白了,仍然喜欢。
整首诗通过对家中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