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夕不自寐,老逐客愁长。
寒威正折绵,归梦不成往。
萧惊闻打窗,气势颇舂撞。
地炉对残缸,瓦沟集清响。
起看雪覆砌,秀色动屏帐。
归来檐溜滴,坐席初未暖。
乃知春草微,已出严凝上。
但馀檐卜林,落花和月赏。

【注释】龙安:今浙江省临安县城。木蛇庵:在龙安城内,为宋代诗人林逋(子瞻)的故居,后称木蛇庵。除夕:旧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微雪及晨:早晨有轻微的雪落下。未消:尚未融化。作诗记之二首:指林逋所作的《宿山寺》诗。其一,即第一首。老逐客愁长:年纪渐老,漂泊他乡,忧愁满怀。寒威:寒冷的威力。折绵:指冬日里棉衣被褥易受冻裂,需用棉絮填充,故称“折绵”。归梦不成往:归途的梦境不能实现,形容在外飘泊无定。萧惊闻打窗:寒风中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打窗:敲窗户。气势颇舂撞:气势颇为激烈、粗野。地炉对残缸,瓦沟集清响:地上炉火旁放着一个残破的陶瓮,陶瓮上的裂缝发出清脆的声音。残缸:指陶瓮。瓦沟:屋瓦下形成的排水沟。

【赏析】

这首诗是林逋于北宋皇祐二年除夕所作,是作者晚年隐居西湖孤山下时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五言,押平韵,音调和谐。诗前四句描写了作者彻夜不眠的情景,并抒发了因年老而漂泊在外、愁绪萦怀的情怀;后四句又写到了清晨时分听到敲门声,以及屋瓦间水滴滴落的声音。整首诗语言简洁朴素,意境清幽,表现了林逋隐逸山林,淡泊名利的情怀。

此诗开头两句:“终夕不自寐,老逐客愁长。”点出了诗人的心境。“终夕”,整晚,即一整夜。“老逐客愁长”,表明作者因身在他乡而感到孤独和忧伤。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流离失所生活的不满。

第三句“寒威正折绵,归梦不成往”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寒威”指的是严寒的天气,而“折绵”则是指冬天棉被需要用棉絮来填充才能保暖。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外漂泊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诗人又写到:“萧惊闻打窗,气势颇舂撞。”这里的“萧”指的是秋风,而“舂撞”则是形容声音强烈、有力的样子。这两句诗描述了清晨时分外面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忧虑。

诗人又写道:“地炉对残缸,瓦沟集清响。”这里的“地炉”指的是地炉取暖器,而“残缸”则表示地炉里的陶罐已经破损不堪。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家中的场景,也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起看雪覆砌,秀色动屏风。”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起床后的所见所感。这里的“雪覆砌”指的是积雪覆盖着地面,而“屏风”则是诗人用来遮挡风寒的屏风。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雪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归来檐溜滴,坐席初未暖。”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回到家中的情景,也表达了他对家人的关心之情。这里的“檐溜”指的是屋檐下的流水,而“坐席”则是诗人的座位。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家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爱意。

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清幽,情感真挚深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对流离失所生活的不满。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林逋作为一位隐逸诗人的独特风格和高尚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