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转吹葭霁景融,偶经严邑访民风。
城头不断秋烟绿,林表初看夕照红。
回雁千寻长隐隐,离鸿几日自悤悤。
凭栏共指烟深处,屈宋精灵在此中。
【注释】
①候转吹葭:寒气转冷,天气开始变晴。葭(jiā):芦苇。
②严邑:指严州城。严州,今浙江建德。
③林表:树林的边际。夕照:傍晚的阳光。
④回雁千寻:大雁飞回来时,长空里仿佛有千丈长的雁影。千寻:一寻为八尺,千寻即八千里。
⑤悤悤(wēn): 形容雁群排成人字形飞行,姿态优美。
⑥屈宋:指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和宋玉,二人以文采著称。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七年(1180年)秋,作者由江西往福建途中。首联写登楼望景,次连写所经之处,三、四句写所见景色,末联抒发怀古之幽情。全诗写景抒情浑然一体,情景相融,韵味悠长。
首联起句“候转吹葭霁景融”,是说随着天气转凉,天放晴了。诗人登高远眺,看到远处的景物,在雨后初晴的阳光下变得分外清晰,色彩也更鲜明了。“候转”二字说明时间已到了秋季。“葭”(jiao)指芦苇。这句是说:天气转凉,芦苇上的露水渐渐干了,天空也放晴了,一片晴朗景象映入眼帘。一个“融”字把雨过天晴的清新气氛表现得活灵活现。这一句写登楼望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偶经严邑访民风”,诗人登上高楼,举目四望,忽然想到自己路过严陵县,应该去拜访一下那里的老百姓。严陵县在浙江桐庐县西南。《太平寰宇记》卷一七九引《吴兴图经》:“严陵山在县西南,秦始皇尝使李斯封禅于此。”这里用秦皇封禅的故事,表明诗人此行并非出于游览的目的,而是另有所为。从“访民风”三字中透露出一股清高的意味。
第三联“城头不断秋烟绿,林表初看夕照红”,紧承第二联而来,写所见景色。诗人放眼望去,只见远处的山峦上弥漫着淡淡的薄雾,近处树林的边缘上,夕阳正在慢慢落下,晚霞映红了天边。两句诗中,一个“绿”一个“红”字,把秋色写得十分绚丽。“城头”“林表”二字写出了诗人的立足点,“秋烟”写出了秋日的景色,“夕照”则写出了夕阳西下的美景。两句诗中一个“断”字和一个“初”字,把景物的变化写得十分生动。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把秋天的景色描绘得惟妙惟肖,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四联“回雁千寻长隐隐,离鸿几日自悤悤”,继续写所见景色,进一步渲染气氛。诗人的目光又移向远处,只见一群大雁在空中盘旋飞翔,好像要飞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似的。而一只只离群的大雁,似乎在低语着什么。这里的“悤悤”一词,是形容大雁的叫声凄厉悲切。这一句写所见景色,表现了大雁归巢的场面。“千寻”二字既写了雁阵的规模之大,也写出了雁阵飞行的速度之快。
末联“凭栏共指烟深处,屈宋精灵在此中”,收束全诗。诗人凭栏远眺,久久凝思。他指着烟雾缭绕的远方,似乎在想说什么。而那如烟似雾的境界之中,似乎隐藏着屈原、宋玉等人的灵魂呢。这两句诗中,一个“指”字和一个“中”字,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深沉而又含蓄。
这首诗写景工致细腻,抒情委婉含蓄,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