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带新抽砌草痕,玉堂归养掩衡门。
乡邻罕识先生面,菽水常沾圣主恩。
经岁避人寻好句,有时留客共清樽。
投交最喜心期惬,古道于今谁与论。

端州赠郑珠江太史

书带新抽砌草痕,玉堂归养掩衡门。

乡邻罕识先生面,菽水常沾圣主恩。

经岁避人寻好句,有时留客共清樽。

投交最喜心期惬,古道于今谁与论。

译文:
端州赠郑珠江太史
新抽的书带上还留着刚刚书写的痕迹,玉堂归养掩衡门。
乡邻很少认识先生的面庞,常常沾受圣上恩惠。
一年到头躲避他人寻找好的诗句,有时候和客人共饮美酒。
结交的朋友最令人高兴的是心志相投,如今谁还能和我一起讨论古代的道路?

注释:

  1. 书带:指书信。新抽:刚抽出。
  2. 玉堂:指翰林院,古代皇帝的办公厅。归养:退休在家。
  3. 衡门:指简陋的门扉。
  4. 菽(shú)水:豆子煮的水。
  5. 清樽(zūn):清澈的酒尊。
  6. 投交:交朋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端州赠送给郑珠江太史的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诗中回忆了与郑珠江太史相识、相交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这位朋友深厚的感情。

首联“书带新抽砌草痕,玉堂归养掩衡门。”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书带刚抽出新的墨迹,留下了刚刚书写的痕迹;玉堂归养,掩衡门,形象地描绘出主人翁辞官归家的情景。

颔联“乡邻罕识先生面,菽水常沾圣主恩。”进一步描绘了郑珠江太史的隐居生活。由于他很少与外人见面,所以乡邻很少能认出他的长相。而他之所以能够过着这种生活,是因为他得到了圣上的青睐和照顾。这里的“圣主恩”暗含了诗人对他的赞赏和尊敬。

颈联“经岁避人寻好句,有时留客共清樽。”描绘了诗人与郑珠江太史的交往情景。诗人在这一年中避开他人寻找好的诗句,而郑珠江太史却时常留客饮酒。这里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尾联“投交最喜心期惬,古道于今谁与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段友谊的珍视。他认为结交朋友最重要的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够相互理解。至于古道,现在还有谁能与我共同谈论呢?这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他对历史道路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郑珠江太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友谊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深深眷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