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世事未关心,悔别名山百虑侵。
读史误看循吏传,探怀空谢故人金。
青云荏苒难通路,白发萧条已满簪。
惭愧乾坤身老大,文章空自望知音。

诗句解读

1. 少年世事未关心,悔别名山百虑侵。

  • 解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对世事的关注不多,后悔当初离开了那些山水名胜的地方。
  • 关键词:少年、世事、名山、百虑、悔恨、名胜。
  • 注释:“少年”指年轻的时期,“世事”泛指世间的一切事情,“名山”指著名的山脉,“百虑”形容思绪纷杂,“悔恨”是后悔的意思,“名胜”指有名望或特别著名的景点。
  1. 读史误看循吏传,探怀空谢故人金。
  • 解析:这里诗人在阅读史书时,误以为循吏(遵循正道的官员)都是好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感到失望和无奈。他试图向过去的朋友表达感激之情,却发现朋友已经离开。
  • 关键词:读史、误看、循吏、探怀、故人、空谢。
  • 注释:“读史”指读书学习历史,“误看”表示误解,“循吏”指遵守法律、为民服务的官员,“探怀”指伸手向口袋中拿东西,“故人”指老朋友,“空谢”表示没有收到回应或礼物。
  1. 青云荏苒难通路,白发萧条已满簪。
  • 解析:这里的“青云”指的是仕途顺利,而“荏苒”则意味着时间流逝很快,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感叹自己的仕途之路充满坎坷,白发渐生。
  • 关键词:青云、荏苒、难通、白发、萧条、簪。
  • 注释:“青云”指官场上的高位,“荏苒”描述时间快慢,“已满簪”表示头发已经斑白。
  1. 惭愧乾坤身老大,文章空自望知音。
  • 解析:诗人感到惭愧,因为自己年岁已高,但仍未取得大的成就。同时,他也觉得自己的文章没有得到赏识,只有少数人能理解他的才华。
  • 关键词:乾坤、身体、老去、文章、知音、惭愧。
  • 注释:“惭愧”表示羞愧,“乾坤”指天地宇宙,“身体”指自己的身体,“文章”指作品或文字,“知音”指理解自己的人或事物,“空自”意为白白地、徒劳地。

译文

少年时对世事不关心,遗憾与名山告别。
读史书误认为循吏都是好人,探怀中空谢故人情。
青云路上难寻路,白发已满头簪。
惭愧年老未成就,文章只能望知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他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从年少轻狂到中年困顿,再到老年的无奈和自嘲,诗人的情感经历了起伏变化。这种情感的变化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遭遇,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诗人通过回顾自己年少时对世事的忽视,表达了对自己青春时期的遗憾。这种遗憾不仅仅在于错过了某些机会,更在于未能充分理解和把握人生的重要课题。这种情感的流露,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困惑。他认为自己在官场上的经历充满了挑战和困难,这些困难使他感到沮丧和无力。然而,这种困境并没有让他变得消极或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和信念。这种坚持的态度和勇气,让人看到了诗人的坚韧和执着。
诗人还通过描绘自己的白发和衰老的形象来表达他对年华逝去的感慨和无奈。这种形象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层次感,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它让人们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所面临的困境。
尽管诗人对自己的境遇感到惭愧和无奈,但他仍然保持着一颗渴望知识、追求真理的心。他希望能够找到理解他的人或者事物,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鼓励。这种渴望和期待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质,也展示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和热爱。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悟。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