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蓬飘到海涯,萧斋夜宿自徘徊。
湖山已与人俱远,风雪如随客共来。
一榻凉云孤枕冷,半墙斜月小窗开。
罗浮渐少梅花信,何意谈空得辨才。

【注释】

万里蓬飘:比喻漂泊在外,如同飞蓬随风飘散。

萧斋夜宿:指在冷清的僧舍中过夜。

湖山(hushan):山水。人俱远:诗人自己和周围的自然景色都变得遥远了。

孤枕冷:形容孤独无依。

半墙斜月小窗开:形容夜晚的景色。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省。梅花信:借指书信。

何意:哪里料想。谈空得辨才:比喻没有真才实学,不能分辨是非曲直。

赏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流寓岭南时的作品。开头两句说,自己的飘泊生涯已经到了天涯海角,如今在僧院里住着,只能像一只秋蓬随风飘荡;夜深人静的时候,只好独自徘徊,感到寂寞而凄凉。“万里蓬飘”四字,把作者飘泊无定、身世飘零的感慨写得淋漓尽致。接着写自己在冷清的僧舍中过夜,只有一榻凉云相伴,只有半墙的斜月相照,真是孤寂之极。然而更令人难堪的是,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客居他乡的游子也不禁被裹挟其中,与自己一起承受寒冷。这几句看似写景,实则抒发了诗人在异乡的孤苦之感。

第三联写自己身处异乡,虽然身在僧舍,但心境却与湖山一样,都已远离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诗人的情感赋予了湖山,使它们仿佛也有了感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心情。第四句“风雪如随客共来”,更是把诗人与风雪融为一体,共同经历风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

第五联写自己的孤独与冷清。一榻凉云陪伴着孤枕,半墙斜月照亮了小屋。这里以“孤枕”“凉云”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第六句“罗浮渐少梅花信”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寂。因为身处异乡,所以无法收到来自罗浮山上的梅花信。这里的“梅花信”既是指远方亲友的问候,也是对故乡的牵挂。最后一句“何意谈空得辨才”,则是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评价。他觉得自己虽然有才华,但却无法得到认可,就像是一个没有能力辨别是非的人一样。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寂寞。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让人们对诗人的处境有了更深的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