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知人事尚通方,其奈馀生傲更狂。
二十四番终日懒,三千馀岁几人忙。
林中避客抄丹笈,花里寻僧过宝坊。
潦倒半生因煮字,仙书何必访谟觞。

注释:

也知人事尚通方,其奈馀生傲更狂。

二十四番终日懒,三千馀岁几人忙。

林中避客抄丹笈,花里寻僧过宝坊。

潦倒半生因煮字,仙书何必访谟觞。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人生无常和岁月无情的诗。诗人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背景,通过对比、反衬等方式,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也知人事尚通方”,诗人以“也知”开头,表示他虽然知道人生世事如棋局一般,但还是有些不甘心,想要在人生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这里的“人事”可以理解为世俗之事,即世间的人情世故。而“通方”则可以理解为通达四方,也就是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的道理。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迷茫和困惑,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人生的追求和执着。

“其奈馀生傲更狂”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不甘和执着。这里的“其奈”可以理解为无可奈何,也就是说,尽管诗人知道世事无常,但他仍然想要在人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傲更狂”则可以理解为傲慢自大,表现出诗人的不羁和放纵。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不满和抱怨,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二十四番终日懒,三千馀岁几人忙”两句,诗人用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态度。这里的“二十四番”可以理解为二十四小时,即一天的时间。而“终日懒”则可以理解为整天无所事事,无所用心。而“三千馀岁”则可以理解为几千年的时间,即一生的时间。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态度,即在有限的时间里,应该有所作为,不应该整天无所事事。

“林中避客抄丹笈,花里寻僧过宝坊”两句,诗人又用对比的方式,描绘了他对于生活的不同态度。这里的“林中避客”可以理解为躲进树林里躲避客人,而“花里寻僧”则可以理解为在花丛中寻找僧人。这两句话描绘了诗人在世俗生活中不同的行为和态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另一方面他又追求精神上的寄托和修行。

“潦倒半生因煮字,仙书何必访谟觞”两句,诗人再次用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这里的“煮字”可以理解为烧制文字,是一种对文字的敬畏和尊重的表现。而“仙书”则可以理解为仙人的书籍,是高深莫测的知识的象征。而“谟觞”则可以理解为谋算和饮酒的行为,是世俗之人的行为。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反思和思考,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珍惜时间,追求真正的知识和智慧,而不是沉迷于世俗的生活和行为。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时光和修行的不同态度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