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生下一角麟,单丁住山须底物。
试垂一□□□□,阿师鈯斧成乾没。
凭栏小立与僧语,浮云卷尽千峰出。
永怀倔强韩退之,南迁正坐讥诃佛。
山云开遮良偶然,自诧精神费诗律。
阎侯爱山得云饶,胜处迟留多记述。
慕韩每每手加额,见诗未读壁先拂。
此公文不数□□,微词天姿含宋屈。

【注释】

1.【次韵游南台寺】:指诗人对某首诗作的应和。

2.【麟】:《诗经》中常用来比喻杰出的人才。

3.【试垂一□□□□】:这里借指作一首小诗。

4.【阿师鈯斧成乾没】:意思是说,阿师的斧子砍下木头后,没有完全干透就把它放在一边了。

5.【凭栏小立与僧语】:在栏杆边上站着与和尚说话。

6.【浮云卷尽千峰出】:形容山峦被浮云遮断,但当浮云散去,山峰又露出来了。

7.【永怀倔强韩退之】:怀念唐代诗人韩愈那种刚正不阿的性格。

8.【南迁正坐讥诃佛】:意即因南迁而受到别人的讥嘲。

9.【阎侯爱山得云饶】:阎王喜欢山中的云彩多。

10.【胜处迟留多记述】: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多,写下来的作品也多。

11.【慕韩每每手加额】:表示仰慕韩愈,每次都用手加额头以示敬意。

12.【微词天姿含宋屈】:这里指韩愈的文章,虽有些委婉含蓄,但总带有一种宋朝人的委屈之感。

【赏析】

《次韵游南台寺》,此为作者应和他人之作。

上片起句“青原生一角麟”,用典,点出了自己与青原(今江西宜春)的渊源关系。“单丁住山须底物”二句,说自己单身一人住在山中,生活清苦,需要什么,只有从山上找。这是实写。接下来三句是想象之辞:“试垂一□□□□,阿师鈯斧成乾没。”诗人想象着自己拿起笔来写作,而阿师(可能是作者的朋友、友人或僧人)用一把锋利的斧头砍断了木材,将木材做成器物,然后将其扔掉了。这实际上是在讽刺那些不学无术的人,他们只会空谈,而不肯做实事。“凭栏小立与僧语”一句,诗人在栏杆边站着与和尚聊天。“浮云卷尽千峰出”一句,描写了山中云雾散尽之后,山峰露出的景象。这一景象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两句是诗人自况,后两句则是通过观察自然景色来寄托感慨。

下片开始,诗人转入了对历史的回顾:“永怀倔强韩退之,南迁正坐讥诃佛。”这里引用了韩愈的典故。韩愈是唐宋之间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在唐宪宗时期曾上书反对佛教,并因此遭到贬谪。韩愈在晚年时,曾到过南方,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立场。“南迁正坐讥诃佛”一句,是说自己之所以遭受贬谪,正是因为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诗人又将笔锋转向了现实:“山云开遮良偶然,自诧精神费诗律。”这里的“山云开遮”可能是指山间的云雾缭绕的情景;“自诧精神费诗律”则是指自己在写诗时,总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写作态度的认识和反思。

诗人再次提到了自己的好友、友人或僧人:“阎侯爱山得云饶,胜处迟留多记述。”这里指的是阎侯(可能是作者的朋友、友人或僧人)非常喜欢山中的景色,他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记录。而“慕韩每每手加额”一句,则表明了自己对韩愈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以及对自己写作态度的认识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