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馆寥寥秋更清,倚栏闲对暮云平。
管弦不解漂蓬恨,门巷长闻落叶声。
客与宦情俱冷淡,梦如月影少分明。
吟成梁父谁能识,无限青山只自横。

《旅馆》是一首描绘旅人孤独感受的诗,诗中通过描绘秋高气爽、暮云飘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旅馆中独自对景沉思的感受。以下是对该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孤馆寥落秋色晚,倚栏闲对暮云平。
    管弦不解漂蓬恨,门巷长闻落叶声。
    客与宦情俱冷淡,梦如月影少分明。
    吟成梁父谁能识,无限青山只自横。

  2. 诗意解析

  • 孤馆寥落秋色晚:描述了诗人独处一室,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空旷。
  • 倚栏闲对暮云平:诗人倚靠在栏杆上,静静地观赏着傍晚的天空,暮云如平地一般平静。
  • 管弦不解漂蓬恨:暗示了诗人对过去漂泊生活的怀念,但现实中无法改变,如同音乐无法平息内心的飘泊之苦。
  • 门巷长闻落叶声: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寂静中听到落叶声的孤独感。
  • 客与宦情俱冷淡: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冷漠,以及对仕途的失望。
  • 梦如月影少分明:比喻梦中的景象模糊不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
  • 吟成梁父谁能识:表示诗人已经尽力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但无人能够理解。
  • 无限青山只自横:意味着诗人只能独自面对这无尽的青山,感叹自己的渺小和无奈。
  1. 艺术手法
  • 使用“孤馆”和“寥落秋色”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通过黄昏时分的“暮云”,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沉思。
  • “管弦”和“漂蓬恨”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
  • 使用“落叶声”和“客与宦情俱冷淡”来加深了诗的主题——生命的无常和孤独。
  • 结尾的“吟成梁父”和“无限青山”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的反思。
  1. 关键词解释
  • 孤馆:形容环境的冷清和孤独。
  • 寥落秋色晚:秋天的景色显得更加萧条。
  • 倚栏闲对暮云平:形容诗人依靠栏杆,静静地观赏天空。
  • 漂蓬恨:指流离失所的哀愁。
  • 门巷:指诗人所在的环境。
  • 明月:常用来象征高洁或遥远的梦想。
  • 青山:通常用来比喻永恒的自然景观。
  1. 文化背景
  •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 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旅馆》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背景。通过这首作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丰富的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