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尽珠宫冷薜萝,偶将车马暂经过。
清霜叶上丹黄半,斜日峰头紫翠多。
山叟乞诗争笔墨,野人遮道看笙歌。
不知鹊尾薰香处,把似髯苏且奈何。
【注释】
灵岩:山名。在苏州城东南20公里处,因山顶岩石形似蹲伏的灵猿而得名。
秋尽:指秋天过去。珠宫:以珍珠装饰的宫殿,这里比喻灵岩山上的美景。
薜萝:香草,一种蔓生植物,可作香料。
清霜叶上丹黄半:指秋天霜打过后,树叶上红黄相间,一半是丹红色。
紫翠多:指山峰上紫色和绿色交织。
山叟乞诗争笔墨:指山中的隐士们请求诗人为他们写诗留念。
野人遮道看笙歌:指路旁的百姓们拦住车子观看歌舞娱乐。
鹊尾:传说中的神鸟。薰香:指传说中神仙用仙鹤翅膀扇动的仙风来薰香。
苏:苏轼的字。苏轼(1037-1085),宋代文学家。
【译文】
秋天已过,珍珠般的宫殿也变得冷清起来,偶尔车马经过此地。
秋霜打过的叶子上丹黄相间,夕阳下峰头紫色翠绿交相辉映。
山里隐居的老者争相索取诗稿,野人们拦在路上观看歌舞。
不知那神鸟停歇的地方,是否真如髯苏那样令人难以忘怀呢?
【赏析】
此篇为游览灵岩山而赋。灵岩山为苏州名胜古迹,山势奇秀,风光旖旎,素有“吴中第一山”之称。作者在《灵岩山记》中写道:“自唐虞以来,帝王圣贤之所游历者,其山川亦足称名于后世。”可见灵岩之胜,自古受到推崇。这首诗即是作者重游灵岩山时所作。
首联“秋尽珠宫冷薜萝,偶将车马暂经过。”点明时令,描绘了山色之幽美,表达了对灵岩山美景的向往之情。
颔联“清霜叶上丹黄半,斜日峰头紫翠多。”描写了山景之美,表达了作者被灵岩山美景所吸引的愉悦心情。
颈联“山叟乞诗争笔墨,野人遮道看笙歌。”描绘了山中隐士与百姓对灵岩山美景的不同感受,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尾联“不知鹊尾薰香处,把似髯苏且奈何。”表达了对灵岩山美景的留恋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