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易为响,此虫非自鸣。
常因孤馆夜,故作战场声。
百草霜何苦,三更酒不平。
谁家机杼畔,悄觉晚寒生。

【注释】

①蛩:蟋蟀。

②易:容易。

③此虫非自鸣:这种小虫并不是自己叫出来的。

④孤馆:指荒凉的客舍。

⑤战场声:比喻凄凉悲惨的声音,这里指战争、征伐之声。

⑥百草霜何苦:百草被霜打,好像有什么苦衷似的。

⑦平:同“凭”,倚着。

⑧机杼畔:织布机旁边。

⑨悄觉:不知不觉地感到。

【赏析】

这是一首托寓诗人对乱世的感慨与忧虑的诗。全诗以蟋蟀自鸣为线索,写秋夜的凄凉和征人的哀怨,表现了诗人忧国的情怀。

首句开门见山,直说秋天到了,蟋蟀容易发出声音了,这并非是它们自己发出的叫声。接着三句写蟋蟀在孤馆中发出凄凉之声,仿佛在替人们作战一样。这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蟋蟀在凄清的环境中发出的哀鸣,从而烘托出整个环境气氛的悲凉。

四、五两句,又由蟋蟀转到百草。百草本有霜露之苦,现在百草被霜打,好像有什么苦衷似的,而此时又是三更时分,酒还未醒,更觉得百草有冤情,从而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痛苦。

最后两句,又由百草想到织布机旁的妇人,她们在寒夜里不知疲倦地纺织着,默默无闻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和艰辛。诗人不禁为之动容。

整首诗构思精巧,语言简练,通过写蟋蟀的鸣叫,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忧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