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深异气候,四月正流澌。
冰有夏虫识,花无春鸟知。
村寒烟不起,径险杖难支。
一线开天窦,芙蓉更擅奇。

【注释】芙蓉岭:在今四川成都东,为成都名山之一。流澌:冰块融化。夏虫:夏天的虫子,比喻迟钝。春鸟:春天的鸟儿。径险:山路险峻。天窦:天窗。

【赏析】

《过虎村上芙蓉岭》,此诗写诗人游览芙蓉山时的感受和见闻。

一、二句“山深异气候,四月正流澌”。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并点明山深,气候异于平常。四月初,正是山中积雪开始融化的时候。这两句话是全篇的提纲,为后文作铺垫。

颔联“冰有夏虫识,花无春鸟知。”承接前两句,由景入情。冰,即雪山融水;流澌,指溪水流动。诗人从山下到山上,一路看到冰雪融化的景象,不禁想到夏天的虫子对冰雪的敏锐感知。而到了春天,百花盛开,却听不到春鸟的歌唱,因为花儿已经凋谢,它们无法感知。这是对景物的描写,也是对人情世态的感慨。

颈联“村寒烟不起,径险杖难支。”诗人继续前行,来到了一个村庄。这里的村民生活贫困,房屋简陋,炊烟稀少,说明他们的生活非常艰难。而且,山路陡峭,行走艰难。这两句是对当地居民生活的描绘。

尾联“一线开天窦,芙蓉更擅奇。”诗人来到山顶,发现有一个天窗(天然岩洞)透进阳光,阳光照亮了整个山峰。这里所说的“芙蓉”,指的是芙蓉山的主峰。由于芙蓉山主峰高耸入云,站在山顶远望,可以看到远处的景色。诗人感叹这里的风光更加神奇、美丽。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如山村百姓生活的艰辛以及自然环境的脆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