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归鸿满塞天,流澌日暮尚凄然。
自从身逐乌龙戍,不识春风二十年。

”`

三月十二日河上口号

三月归鸿满塞天,流澌日暮尚凄然。
自从身逐乌龙戍,不识春风二十年。

注释:

  • 三月十二日:指的是诗人在河上遇到的时间。
  • 归鸿:指春天归来的大雁。
  • 塞天:指北方的天空。
  • 流澌:水流动的样子,这里比喻时光流逝。
  •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 凄凉然:形容景色凄凉。
  • 乌龙戍(yóng wú shù): 古代边防的一种称呼,通常用于描述边疆的军事岗位。
  • 春风二十年:意指作者与家乡相隔了二十年的时间,无法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是吴兆骞在其流放生涯中创作的一首作品,表达了他内心的孤寂、思念和对故乡的深切感情。首句“三月归鸿满塞天”描绘了大雁归巢的画面,象征着游子的心也随着这些大雁回到了家乡。接下来的“流澌日暮尚凄然”,则通过描写日暮时分水流的景象,传达了一种时间的无情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感。诗中的“自从身逐乌龙戍,不识春风二十年”,深刻反映了作者被流放到边陲之地后对家乡变化的感受,以及对时光飞逝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过去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其身处异乡的孤独与辛酸。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同时也是对那个时代背景下许多人共同经历的流放生活的写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