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驻中山国,频登般若台。
临风一以眺,春色又东来。
大陆凝残雪,禅房发旧梅。
老章留句好,吟罢重徘徊。
【注释】
恒州:古地名。中山国,今河北省定县一带。般若台:即般若寺,在今河北正定县。禅房:佛寺里的僧房。“禅房”是佛教语,这里指佛寺中的和尚居住的地方。老章:指作者自己,以“老章”自谦。句:诗的一种体裁,每句七个字,押韵。留句好,即留下好的句子。徘徊:来回走动,形容留恋不已的心情。
【译文】
我常驻在中山国,频频登上般若台。
我站在高台上临风远眺,春色又从东边来。
大陆上残留着残雪,僧房中发出梅花的清香。
我的诗篇留的好句子,吟诵之后还久久徘徊。
【赏析】
这首诗写于恒州(今河北省定县),是一首描写恒州自然美景和抒发诗人对美好生活向往之情的七言律诗。全诗写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音乐美。
开头两句“自驻中山国,频登般若台”,点出地点,交待了诗人驻军和登台的缘由。中山国、般若台都是佛教圣地,诗人在此地驻守,登台远眺,可见他对生活充满热情,渴望建功立业。
三、四两句“临风一以眺,春色又东来”,描绘出诗人在台上眺望时的情景。“临风”,指站在高处向风中望去,“一以眺”,即站在那里眺望。“春色”二字既指春天的景色,也暗合“般若台”之名。“东来”,指从东方飘来的暖意。此两句写出了恒山之巅的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并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五、六两句“大陆凝残雪,禅房发旧梅”,写恒山之景。“大陆”指恒山脚下广阔的平原地带。“禅房”指的是寺庙中的僧舍。“残雪”与“旧梅”相对照,表明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生机盎然。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最后两句“老章留句好,吟罢重徘徊”。“老章”是诗人对自己谦虚地自称。“吟罢”即吟诵完毕以后。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美好诗句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他吟诵完诗句后仍然难以忘怀的情感。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永无止境。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诗人对美景的赞美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