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如叶漾波心,万里沧溟接杳冥。
海月一团丸子白,岛山几点笔头青。
绝无尘界侵人眼,只有春潮彻夜听。
不识是仙还故我,孤踪遮莫笑飘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注释及全诗内容分析即可。
“轻舟”两句,写夜行船中所见之景。春夜的海面,波平如镜;远处的海月与天边相接。诗人以“沧溟接杳冥”来形容海的辽阔,用“接杳冥”来形容月色的明洁,使海月显得更加皎洁无瑕。
“绝无尘界侵人眼,只有春潮彻夜听”二句,写在船上所听到的声响。诗人说,在这宁静的夜中,除了偶尔传来阵阵春风的涛声之外,就再没有其它的声音了。“绝无尘界侵人眼”一句中的“绝”字,表现了作者对春夜静谧美景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对这美好的春夜景象的珍惜之情。而“只有春潮彻夜听”则表明,只有在这春夜的寂静之中,才听得见春天的潮水声,可见春潮的澎湃,更显出春潮的壮美。
“不识是仙还故我,孤踪遮莫笑飘萍”两句,写诗人的感慨。诗人说:自己现在漂泊在外,不知是真是假地被当成神仙,也许还是像从前那样是个普通人,只是现在身在异乡,因此才会觉得孤独无助罢了。“孤踪遮莫笑飘萍”,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如今独自一人漂泊在外,不知是真是假地被人当成神仙,也许还是像从前一样是个普通人,只是现在身在异乡,所以才会觉得自己很孤独罢了。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春。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诗人身处旅途,心情是颇为寂寞无聊的。然而诗人却能以超然的心态来欣赏眼前的自然风光,他感到无比的欣喜和快慰。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夜图景:“轻舟如叶漾波心,万里沧溟接杳冥”,“轻舟如叶”形容小舟在水面上行驶时,如同一片叶子随着波浪起伏。“沧溟接杳冥”描绘了夜晚大海的辽阔和深远。后半部分则是诗人的内心感受:“绝无尘界侵人事,只有春潮彻夜听”。前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之感,但同时也表现出他超然物外的态度。最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