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淡淡水溶溶,日买扁舟浪客踪。
湖面却无些子路,山头那得许多峰。
回天日色于坟树,半壁军声岳墓松。
独步六桥人散后,满湖明月满山钟。
”`
春风淡淡水溶溶,
日买扁舟浪客踪。
湖面却无些子路,
山头那得许多峰。
回天日色于坟树,
半壁军声岳墓松。
独步六桥人散后,
满湖明月满山钟。
注释解析:
- 春风淡淡水溶溶:描述了初春时节的西湖,风轻柔,水面平静,仿佛春天的气息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
- 日买扁舟浪客踪:指诗人每天在西湖上乘船游览,浪迹江湖,形容他游踪不定的生活状态。
- 湖面却无些子路:这里的“些子路”比喻为陆地或路径,意味着西湖的水面上没有明显的陆地或道路痕迹。
- 山头那得许多峰: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出山峦虽多,但远观时并不显眼,强调了西湖周围山景的独特美。
- 回天日色于坟树:这里“回天”可以理解为天气变化无常,而“坟树”则可能指的是墓地周围的树木,整体表达了天气多变且与自然景观息息相关的情景。
- 半壁军声岳墓松:暗示了岳墓(岳飞墓)周围的松树,在军事氛围中仍然显得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 独步六桥人散后:描述了在西湖六桥游览之后,人已散去,增添了一份静谧和孤独感。
- 满湖明月满山钟:描绘了夜幕降临时,湖面上的月光与山上的寺庙钟声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赏析:
《西湖二首 其一》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西湖的自然美景和作者对这一景色的独特感受。通过对西湖四季变化的描写,诗人不仅赞美了西湖的美丽,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哲思。
首句“春风淡淡水溶溶”用“淡淡”、“溶溶”来形容春风的温柔和水波的柔和,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接着,“日买扁舟浪客踪”描绘了每日乘船游览的场景,反映了诗人游历四方的生活态度。第三句“湖面却无些子路”则通过反问表达了对西湖水域辽阔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湖面的宁静与广阔。最后两句“山头那得许多峰”和“回天日色于坟树”,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时间变迁的感悟。
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西湖四季不同景象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与和谐。同时,诗人在诗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作品具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