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耕读祖贻谋,忍使男儿舍业游。
文史三冬用自足,田畴十亩治宜周。
俭勤训示敬姜拟,淫逸垂箴石蜡侔。
自课无荒还课子,穷通俟命复何求。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平定叛乱后十多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于家族传承和教育子孙的思考。
“传家耕读祖贻谋”这一句表明家族的传统是以耕读为本。耕田种地和读书写字,这两种生活方式都是值得继承的。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农耕是国家的基础,而读书则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和能力。
“忍使男儿舍业游”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期望,希望他能坚守本分,不要像他一样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去追求其他的事情。这里的“业”指的是事业或工作,“舍”则表示放弃。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家庭角色和责任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儿子的严格要求。
“文史三冬用自足”这句话说明了作者认为通过学习和阅读可以获得知识,而无需通过其他方式。这里的“文史”指的是文科和历史,而“三冬”则是指冬天的三个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也暗示了作者对于知识的尊重和崇拜。
“田畴十亩治宜周”这句话则是说作者对于农田的管理也很重视,他认为只要管理好田地,就可以得到丰收。这里的“田畴”指的是农田,“十亩”是指田地的大小,而“治宜周”则是指治理得当。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于农业的重视,也反映了他对于土地的珍惜。
“俭勤训示敬姜拟,淫逸垂箴石蜡侔”这两句诗则是对家人的教诲,其中包含了节俭、勤劳、尊敬长辈和防止放纵等美德。这些教诲都来源于《诗经》中的《小雅·节南山》篇,而“敬姜”是古代的一个著名人物,她以节俭著称。这里的“垂箴石蜡侔”则是指石蜡的比喻,意思是提醒家人要注意自己行为的规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家族传统的尊重和继承,以及对教育和道德的重视。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