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双峰敛暮岚,临流久坐借僧庵。
澄清银汉露涓滴,浩荡碧波帆两三。
龙戏夜珠藏海底,雁随秋气落江南。
惠休有句通禅味,金粟香中好共参。
诗句解析
1 「八月十三」:这是诗题,指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在中国古代,通常用数字来标记日期,如“八月初六”。这里的“十三”表明是农历的八月十二日。
- 「月出双峰敛暮岚」:描述的是夜晚的景象,月亮从双峰山(可能位于浙江或江西)升起,将暮色的岚气收敛。”双峰”可能是两个山峰的名字,”敛暮岚”则描绘了月光渐渐覆盖山间的云雾,使景色显得更为幽静神秘。
- 「临流久坐借僧庵」:诗人选择在溪边坐下,利用僧人的住所作为休息之地。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 「澄清银汉露涓滴,浩荡碧波帆两三」:这里描述了清澈的银河和晶莹的露珠,以及浩渺的江水和轻帆。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诗人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 「龙戏夜珠藏海底,雁随秋气落江南」:这两联分别描绘了夜晚的海洋与秋天的景象。”龙戏”暗喻着海洋中的生物活动,而”雁随秋气落江南”则形容秋季时大雁南迁的情景。
- 「惠休有句通禅味,金粟香中好共参」:最后两句提到“惠休”,可能指的是唐代高僧惠能(禅宗五祖之一),他常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而“金粟香中”可能是指寺庙中的佛香弥漫,给人一种心灵净化的感觉。”好共参”意味着诗人在这里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修行。
译文
八月十三
月从双峰山升起,晚雾消散;我坐在溪边,享受清冷的露水和微风。
清澈如洗的银河下,晶莹的露珠闪烁;广阔无垠的水面上,几叶轻帆点缀其中。
如同龙在水中嬉戏,夜间的珍珠藏在海底;大雁随着凉爽的秋意飞向南方。
惠能大师的话语里蕴含着禅宗真谛,金黄的粟粒般的香炉中,我们一起参悟佛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禅宗教义的领悟。诗人通过描绘月升、露珠、江水、龙鱼等元素,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同时,通过与惠能大师的联想,传达了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主题。整体上,这首诗既体现了古典诗歌的韵味,也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