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杖登高怆客魂,西风黄叶满前村。
林间佳菊能留客,江上名山总到门。
饭罢楸枰消白昼,酒阑钟鼓报黄昏。
暂离城郭无多路,便觉渔樵地位尊。

【注释】

扶杖 :手拄着拐杖。

登高:登上高处。

怆客魂:使旅客感到伤感。

西风黄叶 :秋天的风,吹落了树上的叶子。

林间佳菊 :树林里的好菊花。

留 :留住客人。

江上名山总到门:江上的名山都到了家门口。

饭罢 :吃完饭。

楸枰 :楸木制成的棋盘。

消白昼 :消磨掉白天的时光。

酒阑钟鼓报黄昏 :酒喝尽了,听到钟鼓声知道天已近黄昏。

暂离城郭 :暂时离开城市。

无多路,便觉 :没有多远的路,就觉得。

便觉渔樵地位尊 :就感觉渔夫和樵夫的地位尊贵。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作者当时是中书省检正官兼侍读学士。这首诗写诗人秋杪(指秋季末)登清宁道院时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对官场仕途的厌倦之情。全诗语言清新流畅,意境开阔,情调闲适,是一首典型的山水之作。

首句点明题意,表明这是一首登临之作。“扶杖登高”四句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联“扶杖登高”,以“扶杖”二字暗示自己年老体弱,“怆客魂”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之感,同时也暗示出自己对于官场的厌倦。

颔联“林间佳菊能留客,江上名山总到门。”两句写诗人在山间野菊丛中流连忘返的情景,以及他欣赏自然美景时的愉悦心情。诗人把菊比作“佳人”,将赏菊与游春相提并论,既写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官场的淡泊之心。

颈联“饭罢楸枰消白昼,酒阑钟鼓报黄昏。”两句写诗人在清宁道院饮酒作乐的情景。“饭罢楸枰”一句,描绘出了一幅诗人悠闲自得、怡然自乐的画面;而“酒阑钟鼓报黄昏”一句,则写出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厌倦至极的心态。

尾联“暂离城郭无多路,便觉渔樵地位尊。”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将自己在官场中的卑微地位与渔夫、樵夫等隐者的地位相比较,从而凸显出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了诗人在清宁道院中欣赏美景、品茗论诗、畅饮作乐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山水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