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暝疏钟隔树闻,海风收尽岭头云。
住山梦好经三宿,看月光圆到九分。
天淡银河涵水气,江平冰縠织波纹。
僧窗不用呼镫火,老眼能书白练裙。

【诗句释义】

  1. 薄暝(mò biǎo)疏钟(shū zhōng):薄暮时分。薄暝,指傍晚天色渐暗。
  2. 岭头:山的高处或山顶。
  3. 住山梦好经三宿:住在山上,做了个美好的梦境,连续住了三夜。
  4. 看月光圆到九分:看到月圆了,但月亮没有完全圆,有九分圆。
  5. 天淡银河涵水气:天渐渐昏暗,银河被夜色所映衬,像笼罩着一层薄雾。
  6. 江平冰縠织波纹:江面平静如镜,像被冰縠(冰上的皱褶)编织成波纹,形容江面宁静。
  7. 僧窗不用呼镫火:僧人的窗户不需要点燃灯火。
  8. 白练裙:白色的绸缎裙子,形容夜晚月光如练,皎洁明亮。

【译文】
黄昏时分听到远处稀疏的钟声,海风已经收起了岭头的云彩。
在山上过夜,做着美好的梦,一连三夜都未醒来,只看到月光圆满却只照到了九分之处。
天边的银河被夜色映衬,像一层薄薄的雾气;江面平静得如同被冰縠编织的波纹。
和尚的窗户不需要点灯照明,老眼能看清洁白的绸缎裙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十四夜焦山水晶庵观月时的感受和所见的景象。首句“薄暝疏钟隔树闻,海风收尽岭头云”通过声音、颜色和动作描写,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初到水晶庵时的听觉感受和对周围环境的初步观察。接着“住山梦好经三宿,看月光圆到九分”展现了诗人在山上过夜的美好梦境,以及在梦中看到的月亮只有九分圆满的奇特景象。

“天淡银河涵水气,江平冰縠织波纹”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银河被夜色所染,显得朦胧而神秘;江面上的波纹如同冰縠一般清晰可见。这种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美。“僧窗不用呼镫火,老眼能书白练裙”则表现了诗人对夜景的欣赏之情以及对自然的感悟。他不需要点灯就能看清一切,眼中的老花使得他能看清美丽的月光下的白练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体会。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在艺术上追求简洁明快和意境深远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