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室遁江村,乍归未识路。
却问路旁人,为指门前树。
痴儿各长成,有弟亦同住。
病妻久卧床,淹淹迫岁暮。
独客苦思乡,还乡如客寓。
二亲掩重泉,凄清感霜露。
回首望禾江,旧庐杳无处。
信宿不遑安,又复出门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全诗共六句,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关键词,并附上了相应的注释和赏析。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尽室遁江村(全家逃到江边的小村庄)
  • 乍归未识路(刚回到家里,还不认识回家的路)
  1. 关键词解释与赏析
  • “尽室”:全家。
  • “遁”:逃,逃避。
  • “江村”:江边的村庄。
  1. 译文
  • 我全家逃到了江边的小村庄。
  • 刚回到家里,还不认识回家的路。
  1.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离家多年后,终于回到家乡时的情景。他发现自己已经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能向路人询问如何去往家的方向。这种迷茫和无助的心情被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家的深深眷恋和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2. 下一句:却问路旁人,为指门前树。

  • 这句的意思是:我向路过的人询问如何去我家的方向,那人指了指家门前的树。
  • 这里的“门前树”可能是指家门前的大榕树或其他标志物,用来引导方向。
  1. 赏析: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寻找回家的路时的情景。他虽然知道家人在哪里,但因为不认识路,所以只能询问路人来指引方向。这种情景既真实又富有生活气息,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2. 下一句:痴儿各长成,有弟亦同住。

  • 这句的意思是:我们的儿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弟弟们也都在同一个地方居住。
  • 这里的“痴儿”指的是儿子们,“长成”则表示他们已经长大成人。而“有弟亦同住”则表明弟弟们也在同一个地方居住,与诗人一起生活在一起。
  1.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重视以及对亲情的珍视。他们的儿子和弟弟们都已经长大成人,成为了家庭的支柱,共同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下一句:病妻久卧床,淹淹迫岁暮。

  • 这句的意思是:生病的妻子在床上躺了很久了,时间已经快要到年底了。
  • “淹淹”形容病情严重的样子。
  • “迫”则是逼近的意思。
  1. 赏析:这句话展现了诗人妻子因病卧床不起的现状,时间已经到了年底,意味着妻子的病情可能会越来越严重。这反映出诗人对妻子病情的担忧和对家庭未来的忧虑。

  2. 下一句:独客苦思乡,还乡如客寓。

  • 这句的意思是:我一个人在外漂泊很苦,回家的感觉就像寄居在别人家里一样。
  • “客寓”指寄居在别人的家中,比喻自己的处境像寄居者一样无根无依。
  1. 赏析:这里反映了诗人在外漂泊时的孤独和无助,以及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尽管他回到了家乡,但仍然感到如同寄居者一般,无法真正融入家乡的生活之中。

  2. 下一句:二亲掩重泉,凄清感霜露。

  • 这句的意思是:父母亲已故,他们在地下掩埋着他们的坟墓,我感到十分凄清和伤感,因为秋露使我感到寒冷。
  • “重泉”指地下,这里指父母的坟墓。
  1.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亡故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象自己的父母已经在地下安息,而他只能在寒露中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和影响,这增加了诗歌的哀伤氛围。

  2. 下一句:回首望禾江,旧庐杳无处。

  • 这句的意思是:我回头望向那片稻田,我的旧居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 “禾江”可能是一条河的名称,也可能是一片稻田。这里指的是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
  • “杳无处”表示已经完全找不到旧居的位置了。
  1. 赏析: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的旧居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暗示着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可能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担忧或不安,因为他可能觉得自己已经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太久了。

  2. 信宿不遑安,又复出门去。”

  • 这句的意思是:住宿一晚都没有来得及安宁,就又再次踏上出门远行的道路。
  • “信宿”意为短暂的停留。
  • “不遑安”意思是没有时间安定下来。
  1. 赏析:最后一句反映了诗人急于离开家乡的心情。他在短暂的停留后没有时间安定下来,便再次踏上了远行的道路。这种迫切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