卉木无躁意,穆然含清阴。
况有幽闲人,情赏相与深。
小轩远尘壒,竹树密成林。
皋禽傍蕉石,香草被苔岑。
雨馀见曦影,众绿何沈沈。
碧云澹无迹,半染诗人襟。
窗楹閟窈窕,坐此生道心。
乃知山水间,太古诚希音。
昼长万籁静,一声惟素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攀龙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绿静轩的画面,表达了他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第一句“卉木无躁意,穆然含清阴。”描绘了绿色的植物没有浮躁之意,而是静静地散发着清新的气息。这里的“卉”是指草木,而“穆然”则表示安静、宁静的状态。
第二句“况有幽闲人,情赏相与深。”描述了有一群悠闲自在的人,他们欣赏着美景,感情深厚地与之交融。这里的“幽闲人”指的是那些喜欢自然的人,而“情赏相与深”则表达了他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第三句“小轩远尘壒,竹树密成林。”描绘了一个小巧的轩窗远离尘嚣,周围生长着茂密的竹子和树木。这里的“尘壒”指的是灰尘和污垢,而“竹树密成林”则描绘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
第四句“皋禽傍蕉石,香草被苔岑。”描述了鸟儿栖息在茂盛的竹子旁边,而香草覆盖着苔藓的小山。这里的“皋禽”指的是水边的鸟类,而“香草被苔岑”则描绘了一种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观。
第五句“雨馀见曦影,众绿何沈沈。”描述了雨水过后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映照在众绿之上,使得它们显得更加深沉。这里的“众绿”指的是各种绿色的植物,而“沈沈”则形容了阳光的柔和和植物的颜色。
第六句“碧云澹无迹,半染诗人襟。”描绘了天空中的碧云轻轻飘过,仿佛没有留下痕迹,只有一半染上了诗人的衣襟。这里的“碧云澹无迹”形容了天空中云彩的美丽和轻盈,而“诗人襟”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慨之情。
第七句“窗楹閟窈窕,坐此生道心。”描绘了一扇紧闭的门窗,给人一种神秘而深远的感觉。这里的“牖楹”指的是门窗,而“生道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第八句“乃知山水间,太古诚希音。”最后一句总结了全文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赞美和向往。这里的“山水间”指的是自然之中,而“太古诚希音”则表示古人所追求的那种纯真和美好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绿静轩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