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苍山里石,画绘皆天生。
乃不曰天生,翻云人画成。
子昂与子久,二难何可并。
房山力淳厚,倪迂多逸情。
既谢缣楮质,岂许丹青争。
春谷霞彩暖,夏岭乌云横。
秋村有黄叶,冬雪晓未晴。
设色尚非异,神韵入妙精。
笔迹不可求,浑脱疑且惊。
我纵各题品,未足扬其名。
此物自不朽,造化诗无声。

【诗句】

点苍山里石,画绘皆天生。

乃不曰天生,翻云人画成。

子昂与子久,二难何可并。

房山力淳厚,倪迂多逸情。

既谢缣楮质,岂许丹青争。

春谷霞彩暖,夏岭乌云横。

秋村有黄叶,冬雪晓未晴。

设色尚非异,神韵入妙精。

笔迹不可求,浑脱疑且惊。

我纵各题品,未足扬其名。

此物自不朽,造化诗无声。

【译文】
大理石像元代的画家们描绘的四时山水,虽然小巧但栩栩如生。
人们并不说它们是天生的美,而是认为它们是由人画成的。
张彦远和米芾,两位大师各有千秋。
房山的画笔力道深厚,而倪瓒的作品则充满了逸趣。
尽管他们的作品已经谢绝了丝绸纸张的质地,但他们的艺术仍然值得我们去追求。
春天的山谷里,五彩斑斓的晚霞温暖着大地;夏天的山岭上,乌云密布。
秋天的村庄,金黄色的树叶飘落在田野上;冬天的雪景中,太阳还未升起。
他们的画作色彩丰富却不显突兀,充满韵味且细腻入微。
他们的作品无法用笔墨完全捕捉到精髓,让人感到神奇而又惊异。
尽管我各自评价过他们的画作,但仍然不能充分地彰显他们作品的价值。
这些作品自有其不朽的生命力,就像诗篇一样无声地诉说着自然的魅力。

【赏析】
这首诗是一幅描述大理石画的赞美之词。诗人通过对大理石画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元代画家们艺术成就的高度赞扬。

首句“点苍山里石,画绘皆天生”直接点出了这幅画的来源——点苍山中的石头。这里的“天生”二字,既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暗示了这些石头本身就是天然的美。

诗人转向对画作本身的评价:“乃不曰天生,翻云人画成。”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将画面视为自然界的再现,而是强调了画家的巧妙构思和高超技艺。这种“翻云覆雨”般的变化,使得画作更具有了生命力和动态美。

在赞颂画家的同时,诗人也不忘提及其他两位大师:“子昂与子久,二难何可并。”这里,诗人巧妙地将张彦远和米带这两位大家相提并论,既表明了自己的尊重,又突出了他们的卓越地位。

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继续描绘画作的美感:“房山力淳厚,倪迂多逸情。”这里的“房山”和“倪迂”分别指代了画家房山和倪瓒。诗人称赞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力量和独特的情感韵味。

在赞美之余,诗人也不吝言辞地批评了一些作品的不足:“既谢缣楮质,岂许丹青争。”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一些过于追求外在形式、忽略内在精神的作品的不满。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应该超越物质的限制,追求更高的境界。

诗人并未因此而否定一切:“春谷霞彩暖,夏岭乌云横。秋村有黄叶,冬雪晓未晴。”这些生动的描写再次证明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将其融入画作之中,使画面更加鲜活灵动。

诗人以“设色尚非异,神韵入妙精”作为结尾,再次强调了画作的神韵之美。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笔墨技巧的追求和理解:“笔迹不可求,浑脱疑且惊。”他认为真正的艺术是无法用笔墨完全捕捉到的,那种浑然天成的感觉让人感到惊喜不已。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元代画家们的杰出成就,也展现了诗人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它以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艺术的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