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水郁蒸,衡山降云雨。
直将岳顶寒,下洗人间暑。
刚风激低雷,凉气落平楚。
馀电煽残夜,晓烟冱前浦。
天北暂放晴,明霞半轩举。
时于金碧中,恍愡觅𡵺嵝。
𡵺嵝不可见,朱陵秘灵府。
昔登祝融峰,纤云卷秋宇。
今来苦炎热,秋阴盖天柱。
或云或不云,各如所愿与。

【注释】

湘川:指湖南的河流。三湘,泛指湖南境内的湘江、潇水和涓水。水郁蒸:水汽弥漫。

降云雨:降下雨滴。直将岳顶寒,下洗人间暑:把山巅的寒气洒到人间。

刚风激低雷,凉气落平楚:狂风呼啸,雷声轰鸣,清凉的风雨落在平地。

馀电煽残夜,晓烟冱前浦:余下的雷电照亮了残留的夜色,早晨的雾气笼罩着前面的河流。

天北暂放晴,明霞半轩举:天边暂时放晴,明亮的彩霞挂在半空。

时于金碧中,恍愡觅𡵺嵝:在灿烂的色彩中隐约寻找着𡵺嵝山的踪影。

𡵺嵝不可见,朱陵秘灵府:𡵺嵝山无法见到,只有朱陵山的幽深之处可以探寻到仙灵的踪迹。

祝融峰:即南岳衡山。纤云卷秋宇:轻飘的白云在秋季的天空中卷曲。

今来苦炎热,秋阴盖天柱:现在的天气非常炎热,秋天的阴霾如同撑起了一根巨大的柱子。

或云或不云,各如所愿与:时而有云,时而没有云,就像人们的意愿一样。

【赏析】

此首诗为登临衡山而作。诗题一作《泛湘川过南岳得雨》,从题意来看,诗人是在湘江流域游览时,遇雨而登衡山。诗中描绘了衡山之景以及雨后天气的变化。

首联“三湘水郁蒸,衡山降云雨”,描写湘江流域的水汽浓郁,而衡山则降下云雨。这里的“三湘”,泛指南方地区的三条江河——湘江、潇水与涓水,它们流经湖南境内,是洞庭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诗中通过“水郁蒸”和“降云雨”两个动词,描绘出了湘江流域水汽弥漫、云雾缭绕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衡山之高峻,其上的云雨仿佛是从天空中倾泻而下的。这种写法既生动又形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颔联“直将岳顶寒,下洗人间暑”,进一步描绘了衡山上的气候特点。这句诗中的“直将”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衡山之高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衡山之巅的寒气能够直接吹向人间,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同时,它又像一把巨大的伞,把夏日的暑热全部遮挡住,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凉的气息。这里的“下洗人间暑”一句,更是将衡山之高和其上气候之独特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刚风激低雷,凉气落平楚”两句,则是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景色。这里的“刚风”指的是猛烈的风雨,“低雷”是指雨点打在地面上发出的隆隆声。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生动地描绘出风雨交加的景象。而“凉气落平楚”,则是指雨水洒落在平地之上,使大地变得凉爽起来。这里既有视觉上的画面感,又有听觉上的冲击力,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雨中,感受到那种独特的氛围。

“馀电煽残夜,晓烟冱前浦”两句,诗人又为我们描绘了雨后天空中的景象。这里的“馀电煽”指的是刚刚过去的雷电留下的余光,而“晓烟冱前浦”则是指清晨的雾气笼罩在河流之前。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雨后的自然美景,更有一种朦胧美,让人陶醉其中。这种朦胧之美,正是诗人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感受。

尾联“天北暂放晴,明霞半轩举”两句,又回到了雨后的景色。这里的“天北”指的是北方的天空,而“暂放晴”则是指天空中的云层暂时散开,露出了晴朗的天空。而“明霞半轩举”则是指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半边窗户上,形成了美丽的霞光。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雨后天天空的变化,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豁然开朗之感,也是诗人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情感。

最后两句“时于金碧中,恍愡觅𡵺嵝”和“𡵺嵝不可见,朱陵秘灵府”则是诗人的想象和遐想。这里的“金碧”指的是五彩斑斓的色彩,象征着美丽而神秘的世界。而“愡觅𡵺嵝”则是指诗人在色彩斑斓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心中所向往的地方——𡵺嵝山。这里的“𡵺嵝”指的是一个地名,但具体位置不详。而“朱陵秘灵府”则是指一个神秘而幽静的地方,只有那些真正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的人才能找到这个地方。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描绘了衡山之景,又表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衡山的美丽景色,更能感受到诗人那份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