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龙潭峡口,如防复如堂。
千丈屹相对,古色交青黄。
其下狭数尺,乱石驱群羊。
短衣双不借,眼底无康庄。
路穷径仍达,地畅崖复当。
水消尚存迹,日午巳韬光。
阴森料山鬼,苍莽防奔狼。
有客独结庐,无乃非人乡。
十里暮始返,华岫月微茫。
城关明爝火,春漏听三商。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献章的《游龙洞岩》。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三龙潭峡口,如防复如堂。 —— 三龙潭峡谷入口处,如同防御工事又似殿堂。
  2. 千丈屹相对,古色交青黄。 —— 千丈高的山峰矗立相对,古老和青色交织在一起。
  3. 其下狭数尺,乱石驱群羊。 —— 峡谷下面狭窄只有几尺宽,乱石像羊群一样拥挤着前进。
  4. 短衣双不借,眼底无康庄。 —— 穿着短衣服的人两个都分摊不到,眼前看不到宽阔的道路。
  5. 路穷径仍达,地畅崖复当。 —— 道路走到了尽头,但仍然能到达目的地;地势宽敞,悬崖上再次出现通路。
  6. 水消尚存迹,日午巳韬光。 —— 水流消退,依然留下了痕迹;中午时分太阳已经收起了光芒。
  7. 阴森料山鬼,苍莽防奔狼。 —— 山中阴暗恐怖,仿佛有山鬼出没;山野荒凉,需要提防凶猛的野兽。
  8. 有客独结庐,无乃非人乡。 —— 有个客人独自搭建了茅屋,这里似乎不是人类居住的地方。
  9. 十里暮始返,华岫月微茫。 —— 走了十里路才返回,华美的山峰在月光下显得朦胧不清。
  10. 城关明爝火,春漏听三商。 —— 城关外明灭的火光闪烁,夜晚听着三更天时钟声回荡。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龙洞岩的经历,通过描写峡谷、山峰、流水等自然景观,以及人与环境的互动,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间烟火的感慨。整体上,诗风古朴典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