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独管为城,兼因砚作屏。
开奁回玉照,脱颖破春暝。
石洗池分镜,花生笔有瓶。
墨光浮潋滟,烛影射珑玲。
雅制宜宵课,新诗抵篆铭。
儿时书味在,还忆一镫青。

【注释】:

沉檀:这里指砚。勾股形笔筒,即方口、圆顶的砚台。嵌镜于其中,即以砚作屏,用以照墨。开奁:打开匣子。

石洗:砚中的水盂。池分:将池水分开为二,一清一浊。

烛影:蜡烛光。射:照射、投映。玲珑:晶莹明亮。

雅制:精美的制式。宵课:夜课。

新诗:新创作的诗词。抵:比得上。

青:灯花,代指灯。

【赏析】:

此诗写一个文人在夜晚研墨挥毫的情景。首句“岂独管为城”,用管仲筑城池比喻砚台的作用,意谓砚台非但能磨出美玉般的墨汁,而且还是文人的屏障,有挡风遮雪、防微杜渐之效。次句“兼因砚作屏”,进一步点题,说明砚台既是研磨墨汁的工具,又是文人案头的一种装饰品。三至五句写研磨的情景。“开奁”两句,形容研磨时砚台与匣子之间的动作,以及砚台内的水和墨相合的情状。“石洗”两句,写砚台内水被分成两半后,一边清澈如玉,一边混浊如泥。“花生笔”两句,写磨出的墨汁滴落到砚台内壁上时的情形。“墨光浮潋滟”(光闪闪烁,像一片涟漪),“烛影射珑玲”,形象地写出了砚台内壁光洁闪亮,犹如玉石一般,而蜡烛的光则在砚台上形成一种倒射的光影,十分好看。这两句中“潋滟”、“珑玲”都是形容词,分别描绘出墨光、烛光的形态。“雅制宜宵课,新诗抵篆铭”(精致的制式适宜夜间作业,新的诗句可与篆刻相媲美),是说优美的制式适合夜晚读书写作,而新作的诗句可以与篆刻艺术媲美。最后两句写回忆往昔。“儿时书味在,还忆一镫青”是说自己小时候读书时那种浓郁的书香还在心头,而如今却已远离家乡,只能在灯下回忆那一盏青灯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