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雨如何喜,民心造物知。
疾雷消亢气,雌霓展愁眉。
慰切诚求后,情酬仰望时。
欣欣方被泽,勃勃已忘饥。
治粤忧归我,名亭力在谁。
还因天子德,优渥遍蛮夷。

这首诗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官员张诩所作,表达了他对喜雨的喜悦之情。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首先看第一句“得雨如何喜”,这里的“喜”字是整首诗的核心情感。张诩在得到雨水后,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里的“得雨”指的是降雨,而“何喜”则是对这种喜悦的表达。

第二句“民心造物知”,这里用“民心造物”来描绘人们对雨水的期待和渴望,而“知”则表明了这种期待和渴望是发自内心的。这句话表达了张诩对人们期盼雨水的情感的理解。

第三句“疾雷消亢气”,这是对“得雨”后的自然现象的描述。疾雷代表着强烈的雷声,而亢气则是指天气炎热干燥。这句诗通过对比疾雷与雌霓(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的变化,形象地描述了雨水带来的清凉和舒适。

第四句“雌霓展愁眉”,这里的“雌霓”指的是彩虹,而“展愁眉”则形容了彩虹的美丽和给人带来的愉悦心情。这句诗通过彩虹的美丽形象,传达了作者对雨水带来的美好变化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的五句“慰切诚求后,情酬仰望时。欣欣方被泽,勃勃已忘饥。”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雨水的喜爱之情。这五句话都以“欣”、“勃”等词开头,描绘了雨水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其中“仰”字也体现了对雨水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治粤忧归我,名亭力在谁”,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这里提到了广东(粤)的治理问题,以及作者希望通过治理好广东来报答朝廷的恩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希望为朝廷效力的决心和信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雨水的描绘和对自然现象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朝廷的忠诚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