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将衣钵说南能,七代诗传百代僧。
钟后月前明不断,南屏深处一诗镫。
【译文】
杭州南屏壑庵有僧庐在竹林最深处,诗僧小颠居于此。余昔在杭尝游其间,小颠能诗傲物与一时名流相接,余题其室扁曰七代诗僧精舍盖小颠以上居此者皆诗僧至小颠七代矣或曰诗传七代而无名今余名以七代岂以后将失诗传耶余为之怃然,余去杭后小颠没,其弟子啸溪复能诗不失其传。啸溪昔来粤为罗浮之游甲申又至并以诗一卷相示余因题其诗卷。啸溪以后永传诗,弟子则余诗为公案,而诗镫二字亦成故实矣(甲申)。
【注释】
- 南屏:地名,位于浙江杭州。
- 壑庵:山中寺庙的深幽之地。
- 竹林深处:指寺院中幽静之处。
- 小颠居之:指的是诗人隐居的地方。
- 杭:杭州,这里泛指诗人曾经居住过的城市。
- 游其间:在寺院中游玩。
- 小颠能诗傲物:形容诗人小颠的诗歌风格,能够傲视世俗,不卑不亢。
- 七代诗传百代僧:表示诗人的小颠是诗坛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可以影响后世的僧人。
- 衣钵说南能:指的是诗人小颠擅长诗歌,被誉为南方第一高手。
- 钟:指寺庙中的钟声。
- 月前明不断:形容寺庙中的钟声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清晰明亮。
- 南屏深处一诗镫:指的是诗人小颠隐居在南屏深处的寺庙里,他的创作才华就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诗歌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诗人小颠的诗歌才能和对诗歌传承的贡献,表达了人们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同时,通过对诗人小颠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