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慧业早生天,屐齿曾经到岭前。
峰上丈人犹化石,不知成佛更何年。

《度谢公岭望老僧岩(丙辰)》是清代诗人阮元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谢公慧业早生天,屐齿曾经到岭前。
峰上丈人犹化石,不知成佛更何年。

接下来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含义、艺术特色、历史背景以及与其他诗歌的比较等,并附上赏析:

  1. 诗词内容
  • 谢公慧业早生天: 这里“谢公”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谢安,他是东晋的一代名臣,以其高洁的品德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著称于世。“慧业”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智慧或天赋,“早生天”则是指早早地离开人世。这一句表达了对谢安一生的赞美和对他过早去世的惋惜。
  • 屐齿曾经到岭前: “屐齿”指的是古代穿木底鞋子时留下的痕迹,象征着行走的痕迹。“曾经到岭前”意味着诗人曾经走过谢公岭,这个动作暗示了诗人对谢公的敬仰和怀念。
  • 峰上丈人犹化石: 这里的“峰上”指的是谢公岭,是谢安曾游览过的地方。而“丈人”是对老人的尊称,“化石”则形容其形象永远留存在岩石之上。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谢公不朽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其高尚品格的敬仰。
  • 不知成佛更何年: “成佛”通常指修行成道后成为圣人,而“更何年”则是反问,表达对谢公能否成佛的疑问和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谢安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用词精炼: 诗句中的词汇选择非常精准,如“慧业”、“早生天”等都是富有深意的表达,能够深刻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 意象生动: 诗人通过描绘谢公岭、老僧岩等自然景观,以及与谢公相关的人物形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意味的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历史时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 情感深沉: 整首诗贯穿着一种对英雄逝去的哀悼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情感深沉而真挚。
  1. 历史背景
  • 《度谢公岭望老僧岩》创作于清道光年间,这一时期的文人多有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英雄的缅怀之情。阮元作为一位官员,其作品往往反映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1. 与其他诗歌的比较
  • 与《度谢公岭望老僧岩》类似的作品还有唐代杜甫的《望岳》,两者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然而,《度谢公岭望老僧岩》在情感表达上更为深沉,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此外,《度谢公岭望老僧岩》的用词也更加精炼,语言更加优美,体现了清代诗风的特点。

《度谢公岭望老僧岩(丙辰)》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谢公岭和老僧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谢安的敬仰和对英雄逝去的哀思。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用词精炼、意象生动,以及深沉的情感表达。在历史背景下,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历史事件的关注以及对英雄的缅怀之情。与其他诗歌相比,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更为深沉,用词也更加优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