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林外鹧鸪声,人与青山相抱行。
三面翠屏方罨画,一行白鹭更分明。
烟清斥堠郊军射,水满畬田獞妇耕。
自古百蛮骄远徼,莫将容易说升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理解内容要点、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指出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最后表达自己的观点。“木棉林外鹧鸪声,人与青山相抱行”:在木棉树的外头有鹧鸪的叫声,人和青山相互拥抱着行走。运用了衬托手法,写出了景色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三面翠屏方罨画,一行白鹭更分明”:三面是翠绿的屏风,正像画家用绿色渲染出的画。一行白鹭在水中更显清晰可见。这两句诗写景如画,色彩鲜明,富有诗意。“烟清斥堠郊军射,水满畬田獞妇耕。”:烟雾清朗,斥候在郊外巡逻射击;水满稻田,獞妇(即畲族妇女)正在耕地。描写的是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景象,表现了边地民族人民生活的安定。“自古百蛮骄远徼,莫将容易说升平”:自古以来,那些偏远地区的蛮夷民族总是自以为骄傲和自豪,不要轻易地说太平了。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边塞少数民族的骄傲和自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和平安宁的祝愿。

【答案】

译文:

木棉林外鹧鸪声,人与青山相拥抱。

三面翠屏方罨画,一行白鹭更分明。

烟清斥堠郊军射,水满畬田獞妇耕。

自古百蛮骄远徼,莫将容易说升平。

赏析:

首句点明地点和节令,“木棉林外”,说明此时已到深秋季节。“鹧鸪声”,点出季节。“人与青山相抱行”,以人与山为画面,表现出一种静谧安详的气氛,传达出一种闲适愉悦的情绪,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次句写周围环境。“三面翠屏方罨画”,“翠”字点染出树木的颜色,“罨画”指绘画中的构图方法。“一行白鹭更分明”,写眼前所见之景,突出了“白鹭”。从视觉上来看,“白鹭”与“翠屏”形成对比,而“一行白鹭”则与“翠屏”形成了和谐的画面。“更分明”三个字,把“一行白鹭”写得十分生动传神。

第三句写远处的景象。“烟清斥堠郊军射”,点明时间是傍晚。“水满獞妇耕”,点明时间是日暮时分。“烟清”、“水满”都写出了傍晚宁静的气氛,“斥堠郊军射,水满獞妇耕”两句中,“烟”、“晚霞”、“水”、“獞妇”都是景物,但诗人却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它们互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獞妇耕”一句,既写出了劳动场面的繁忙,也写出了劳动场面的热闹。

最后两句写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自古百蛮骄远徼”,“自古”二字,总括全篇,说明这是历代以来的情况,“百蛮”指边疆少数民族,“骄傲”二字,概括了他们的特点。“莫将容易说升平”一句,既是结尾,也是主旨,它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又是对读者的嘱咐:“要认清形势啊!不要掉以轻心。”这句话语重心长,饱含深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和平安宁的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