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凉气满花台,几度闲园剪烛来。
杂树阴中镫影乱,流云鈌处月华开。
衣深应有三更露,研净原无一点埃。
共把清吟酬此夕,不催弦管不衔杯。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注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秋宵凉气满花台”,意思是:中秋之夜,秋夜清寒,月光皎洁,照在院落的花台上,使花台也沐浴在清冽的月色之中。这一句写景,渲染出一种清幽冷寂的气氛。

“几度闲园剪烛来”,意思是:我多次到这个幽静的庭园中,手持蜡烛,赏月吟诗。这一句写自己,表现了对中秋佳节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杂树阴中镫影乱”的意思是:月光透过参差错落的树林,把灯笼映照得摇曳生姿,一片迷离。这一句描写自然景色,烘托出清秋夜晚的幽美。

“衣深应有三更露”,意思是:衣襟沾湿,是因为有露水,而三更时分露水最重,故知是三更时分。这一句写自己,表现了对中秋佳节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研净原无一点埃”的意思是:砚台磨得很光,但一点灰尘也没有。这一句写自己,表现了对中秋佳节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共把清吟酬此夕”,意思是:我们同在一处吟咏着明月,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这一句写自己,表现了对中秋佳节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不催弦管不衔杯”,意思是:也不去弹奏乐器唱曲子,不去饮酒。这一句写自己,表现了对中秋佳节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答案】

示例一:

秋宵凉气满花台——秋天晚上凉爽的天气,月光照耀着庭院里的花台。

几度闲园剪烛来——我几次到这个幽静的庭园中,手持蜡烛,赏月吟诗。

杂树阴中镫影乱——月光透过参差错落的树林,把灯笼映照得摇曳生姿,一片迷离。

衣深应有三更露——衣襟沾湿,是因为有露水,而三更时分露水最重,故知是三更时分。

研净原无一点埃——砚台磨得很光,但一点灰尘也没有。

共把清吟酬此夕——我们同在一处吟咏着明月,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

赏析:

《中秋小园镫月(辛未)》是南宋词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开头三句写景,点明题目中的“中秋”“小园”两个要素。接着三句写自己在庭园里赏月、吟诗。下片开头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月亮,写出月亮高悬夜空,洒下清辉,使人陶醉。最后两句写自己欣赏月夜美景,心情舒畅,不愿去打扰别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