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不到北高峰,惟见楼头海日红。
健足直淩山色外,诗情浑付竹光中。
胸前泉石千层起,眼底江湖一望通。
欲学乐天游两寺,那堪吟眺总悤悤。

【注释】

壬戌:壬年五月。孟夏:孟春、孟夏、孟秋、孟冬,指一年四季。灵隐:即浙江杭州的灵隐寺,在北高峰下。徒步:赤脚行走。韬光庵:在北高峰下,因山形像斧钺之锋,故名。直上:从峰顶直达。北高峰顶:即北高峰顶。癸亥:即癸卯(1073年)。夏日:夏天。留题:留诗题字。韬光观海:指韬光寺观海亭。潮声不到北高峰:潮水声没有传到北高峰。楼头海日红:指北高峰顶上的楼阁被朝阳映照得红彤彤的。健足:强健的双脚。凌:超过。山色外:山色之外。竹光中:竹林中的光影。胸:胸怀。泉石:泉水石头。千层起:层层升起。眼底江湖一望通:眼前江水和大海一望无际。欲学乐天游两寺:想效仿白居易游览两寺(指杭州的灵隐寺和上天竺)。那堪:哪里能够。吟眺:吟咏远眺。悤悤:惆怅失意的样子。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登临北高峰后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诗人以登山为题材,抒发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潮声不到北高峰,惟见楼头海日红。”首句点明时间是壬戌孟夏,地点是北高峰。诗人登上北高峰,只见山顶的楼阁在朝阳映照下,显得一片火红。这两句诗写出了北高峰之高峻,也写出了北高峰之壮丽,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登山时所见的景色。

“健足直凌山色外,诗情浑付竹光中。”第二句写诗人登山时的情态与感受。健足,指强健的双脚。凌,超越的意思。“诗情”是指诗人的情感。这里说,诗人登山健步如飞,他的目光超越了山峰之外的景致,而他的诗情全寄托在竹林之中。这句诗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他那超群拔俗的才情。

“胸前泉石千层起,眼底江湖一望通。”第三句写诗人登山所见,第四句写诗人登山所感。泉石:指山泉与石头。千层起:层层升起。眼底江湖:指眼前江面和大海。一望通:一望无边。这两句诗描写了登高所见的景色,并把眼前的景色与心中的感情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欲学乐天游两寺,那堪吟眺总悤悤。”最后一句写诗人的心愿。乐天: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游两寺:指游览灵隐寺和上天竺二寺。悤悤:怅惘不乐的样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欲效仿白居易游览灵隐寺和上天竺二寺的愿望,但又因为心情不舒畅,感到十分苦闷。

这首诗写于诗人登山之后,通过写景抒情来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愁思。全诗写景生动、真切,抒情自然、含蓄,意境开阔、深远,给人以美的感受和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