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四度阅兵来,今日春光晴后开。
着眼无非好山水,高眠难得此楼台。
窗前岚气凉如雨,枕底江声隐似雷。
回忆昔游何处胜,祗曾一榻卧天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四首。其中,第二首“乙酉春宿端州阅江楼四夜”就是其中的一首。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乙酉春宿端州阅江楼四夜(乙酉)
端州四度阅兵来,今日春光晴后开。
着眼无非好山水,高眠难得此楼台。
窗前岚气凉如雨,枕底江声隐似雷。
回忆昔游何处胜,祗曾一榻卧天台。
译文:
在乙酉年春天,我住进了端州的阅江楼,经历了四次阅兵。今天天气晴朗,我欣赏着美丽的山水风光。我在这里高枕无忧地睡着了,很难找到如此舒适的床榻。窗外的云雾像雨一样清凉,枕头下的江水声仿佛雷鸣。我在想,我曾经在哪个地方游览过,只记得曾经睡在过天台。
赏析:
这四首诗都是写在端州的阅江楼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其中,第二首诗是其中的一首。
诗的前两句写了诗人在端州阅江楼中的所见所感。“端州四度阅兵来”,写出了这里是一个军事重镇,每年都要举行几次大规模的检阅仪式。“今日春光晴后开”,则描绘出了一幅春日里,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的美好画面。
第三四句则是写诗人的心境。“着眼无非好山水”,“高眠难得此楼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窗前岚气凉如雨”,“枕底江声隐似雷”,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
最后二句则是写诗人的感慨。“回忆昔游何处胜,祗曾一榻卧天台”,则是诗人对过去游览经历的回忆。他曾经去过很多地方,但总觉得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天台山的美丽。而这次在阅江楼中,他只能高枕无忧地休息,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端州阅江楼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