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雁荡波连顷,却在最高峰上头。
云里龙鳞接烟水,泥中鸿爪识春秋。
欲攀危磴千层去,难向深山一日留。
果有经行古尊者,掷诗还使逆波流。

【注释】

  1. 雁荡: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这里指雁荡山。
  2. 丙辰:指代诗人的出生年月。
  3. 云里龙鳞:形容山间云雾缭绕,如龙鳞般闪烁。
  4. 泥中鸿爪:比喻山石上的脚印,像鸿鸟的爪子印在泥土上。
  5. 逆波流:指诗作的韵脚与前一句押韵相同,形成回环之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雁荡山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感受。首句“我闻雁荡波连顷”,通过听闻雁荡之名,引出对雁荡山波连顷的描述,表现出对雁荡山的向往之情。第二句“却在最高峰上头”,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雁荡山最高峰的向往和期待。接下来两句“云里龙鳞接烟水,泥中鸿爪识春秋”进一步描绘了雁荡山的自然风光。其中,“云里龙鳞”形象地描绘了雁荡山云雾缭绕的美景,仿佛龙鳞一般闪烁;“泥中鸿爪”则比喻山石上的脚印,像鸿鸟的爪子印在泥土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最后两句“欲攀危磴千层去,难向深山一日留”表达了诗人想要攀登这座山峰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无奈和遗憾。结尾两句“果有经行古尊者,掷诗还使逆波流”更是点出了雁荡山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以及诗人在此留下诗篇的情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示了雁荡山的自然之美,又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