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蛟飞舞蛰龙愁,六尺铮铮敌佩钩。
曾伴古仙登葛岭,合依衰将住并州。
气寒断不因人热,骨重何能绕指柔。
若是乐全生日铸,已随铜狄较春秋。
【注释】
瘦蛟飞舞蛰龙愁:瘦弱的蛟龙在飞舞,蛰伏在深渊中的龙也感到忧愁。
六尺铮铮敌佩钩:这六尺长的铁拄杖,可以与佩剑相抗衡。
曾伴古仙登葛岭:曾经陪伴过古代仙人登上了葛岭。
合依衰将住并州:应该与年迈的主人居住在并州。
气寒断不因人热:它的寒冷之气不会因为人的温度而改变。
骨重何能绕指柔:它虽然坚硬如骨,但怎能象柔软的绸缎那样环绕手指呢?
若是乐全生日铸:如果是为了快乐长寿,才铸造出来的,
已随铜狄较春秋:已经随着铜狄(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一起较量春秋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咏物诗的名篇。诗人以“瘦蛟”自比,借物抒怀,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功业难成的悲愤和无奈之情。
首联“瘦蛟飞舞蛰龙愁,六尺铮铮敌佩钩”,写杖的形象和气势。
首句写杖的形象,“瘦蛟”喻铁杖的刚劲有力,“飞舞”喻其矫健灵动,“蛰龙愁”则形容其沉稳老练。次句写杖的功用,说这铁杖可以与宝剑抗衡。
颔联“曾伴古仙登葛岭,合依衰将住并州”,写杖的主人及主人的境况。
“曾伴古仙登葛岭”,点出铁杖的主人身份高贵;“合依衰将住并州”表明铁杖的主人地位显赫,却年老体衰,流落他乡。
颈联“气寒断不因人热,骨重何能绕指柔”,写铁杖的特点及其寓意。
“气寒”两句用典故,典出《庄子·让王》“桀有乱政,汤放之鸣条,武王克之牧野”。意思是说,尽管有人嫉妒、陷害,铁杖依然坚韧不拔,毫不动摇。尾句以夸张之笔,写铁杖的硬度和坚韧,暗示铁杖主人虽身居逆境,但仍不改节操的高尚品格。
尾联“若是乐全生日铸,已随铜狄较春秋”一句,暗含了诗人对铁杖主人的祝愿和期望。“乐全”,语出《论语》,意为乐于保全自己。“若是”,假设的意思。“铜狄”,传说中的神兽。“较”,通“校”,比试、较量。
尾联的意思是,若真是为了快乐长寿而制作的铁杖,那么它早已伴随铜狄一起较量过春秋了,也就是说,它已经历经风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