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花月换边愁,顿觉苍茫满客舟。
南国春情多在梦,古人心事重防秋。
诗中我已惊吹鬓,城上谁能独倚楼。
半夜潮生风猎猎,壮怀销尽为清游。

一江花月换边愁,顿觉苍茫满客舟。

南国春情多在梦,古人心事重防秋。

注释:

  1. 一江:指长江。
  2. 花月:指春天的景色。
  3. 换:更迭、交替。
  4. 边愁:边境之愁。
  5. 苍茫:迷茫,不清晰。
  6. 客舟:行旅之人的船。
  7. 南国:南方的国家。
  8. 春情:春天的感情。
  9. 梦:幻想或想象中的事情。
  10. 古人:古代的人。
  11. 心事:心中所想,所忧虑的事情。
  12. 防秋:防备秋季来临。

译文:
江面上的春花秋月不断更替,让我感到一种无边的忧愁。突然之间,我被这种苍茫的感觉淹没,仿佛整个客船都沉浸在这愁绪之中。在南方,春天的感情常常是梦幻般的,而古人的心思总是充满了对秋天的忧虑和防范。
我已经惊讶于春风的吹拂,使我的鬓发变得斑白;城上的人们谁能独自倚楼远眺?半夜时分,潮水开始涌动,风吹动着猎猎作响的波浪,壮志豪情已经消磨殆尽,只剩下为了游玩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闻角联句”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春夜江上景象。诗人以江花秋月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作为比喻和象征,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的开头两句,“一江花月换边愁,顿觉苍茫满客舟。”通过对江上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迷茫。这里的“花月”,既是实景,也是诗人心境的象征——春天的美景与心中的哀愁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重。
接下来的两句,“南国春情多在梦,古人心事重防秋。”进一步揭示了诗人与自然、历史的联系。南方的春天总是充满了梦境般的幻想,古人对于时光流转的忧虑也在这里得到了体现。这种情感上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和深刻。
第三段中,“诗中我已惊吹鬓,城上谁能独倚楼。”诗人感叹自己的岁月匆匆,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里的“吹鬓”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对人外貌的影响,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半夜潮生风猎猎,壮怀销尽为清游。”以夜晚的潮声和风声结束全诗,表现了诗人在经历了一天的忧愁之后,决定放下一切烦恼,去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和轻松。这里的“清游”不仅是对自然的欣赏,也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调整和升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