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代谢百年间,夫子风尘又辙环。
若使灵台开晋国,岂能秦石上邹山。
遗书赖有邠卿校,古庙惟馀博士闲。
今夜断机堂外住,主人镫火照松关。
【注释】:
邹县谒孟庙晚宿孟博士第中(甲寅)
霸王代谢百年间,夫子风尘又辙环。
若使灵台开晋国,岂能秦石上邹山。
遗书赖有邠卿校,古庙惟馀博士闲。
今夜断机堂外住,主人镫火照松关。
【赏析】:
“邹县谒孟庙晚宿孟博士第中”,此诗起句即点题。邹县是孟子的故里,他曾经长期居住在邹城,死后葬于此地。这里,诗人在邹县城内拜谒了孟子的庙宇,然后便夜宿于孟子弟子孟轲之孙孟雄所建的孟家别墅中。《史记·孟尝君列传》载:“孟尝君冯驩就国于薛,其母死,往哭之于墓下,薛人怪之。谓长者曰:‘嘻!吾闻孟尝君好士,士必以诚矣。’居数月,人民皆相告曰:‘诸冯君子之始至薛,国无井地,人民不得其利,旦暮侧目而视;及冯公为理,民皆大说,几死者以万数。’”可见当时孟子门徒众多,影响极大。孟轲曾游历齐、鲁等地,后归隐邹城。
首联写孟子生前身后事。首句“霸王代谢百年间”,借用《庄子·天运》中“周将处乎昆岗之下”一句,说明孟子虽已作古,但功业犹存。这两句的意思是:一代代帝王的兴亡更替,已有百年的历史了。“夫子风尘又辙环”,则写出了孟子的一生。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语·子罕》)孟子也认为:“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孟子·尽心下》)因此,孟子虽然一生奔波流离,但却留下了不朽的业绩。
颈联写诗人对孟子功业的景仰之情。第二句“若使灵台开晋国”,化用《易经》“九五”爻辞“飞龙乘云,利见大人”(上九)之意,表明如果孟子的灵台得以开启,那么天下就会大治,出现“大人”的局面。“岂能秦石上邹山”,则是进一步强调孟子功业的伟大,他的言论和思想已经铭刻在了邹城的石头上。“灵台”指君王治理天下的智慧。“秦石”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泰山之南刻石记功,并封禅祭祖,以示功德。“邹山”指邹城附近的小山。诗人认为如果君王能像孟子一样具有治理国家的智慧与才能,那么天下就能太平了。然而,秦朝的暴政却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与痛苦。
尾联写诗人夜宿孟博士第中的感想。第三句“遗书赖有邠卿校”,意思是:幸好有邠卿校正孟子的遗书。“遗书”指《孟子》一书,是孟轲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唐代学者李鼎祚辑有《孟氏易传》,其中保存了许多《周易》佚文,其中包括孟轲的《孟子》一书中的佚文。“校”即校正的意思。“古庙惟馀博士闲”,意思是:只有这座古庙里还剩下一些孟轲的弟子们居住在那里。唐代学者李鼎祚也曾校订过《孟氏易传》,可见《周易》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今晚断机堂外住”,第四句是说:今夜我在孟轲墓地旁边的小院里住宿。“断机”指织布时断断续续地引线,比喻女子勤劳纺织。古代女子出嫁前要学习纺麻技术,男子要学习织布技术。《诗经·卫风·氓》中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朱熹集传:“言男女之会合,其始也,尚少习礼义之容,故其言笑晏如也。及其既成婚配,则其礼义之容具矣。”可见当时女子已能熟练操作织机。“今夜断机堂外住”,则是说:今晚我就住在孟轲墓地旁边的小院子里。这里的“断机”指的是纺织女工的工作。“主人镫火照松关”,意思是:今天晚上我要在这里住宿,主人为我照亮松树林中的小路。“镫火”,指灯烛之光。“照松关”,“关”同“关”。这两句话写出了诗人夜晚住宿时的孤寂感和思乡之情。
这首诗通过叙述自己在孟轲墓地旁的小院中投宿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孟轲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