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念木兰院,废城隋故宫。
一林黄叶树,千载碧纱笼。
礼塔思坡老,闻钟谈敬公。
墓庵殊不远,香火老僧同。

【注释】

入念 其八:这是《入中岳嵩山谒汉三尊像》组诗的第八首。

木兰院:唐高宗时,武则天以“则天”为名,改周武姓杨为李,封庐州都督府之木兰院为“大圣寺”。后改为嵩岳寺,即今河南登封县嵩岳寺。此诗应是作者在嵩山游览时的即兴之作。

己卯: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建年号“天册万岁”,是为“周天册万岁”。

【赏析】

此诗是诗人游览嵩山时有感而发的即兴之作。前四句写景,描写了嵩山的古刹、黄叶、碧纱笼、礼塔、敬公等景物;后四句抒情,抒发了自己对嵩山的热爱之情。

首联“我念木兰院,废城隋故宫。”诗人来到嵩山,看到嵩山的古刹,不禁想起了隋朝的故宫。“念”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遗迹的怀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国家历史的感慨。

颔联“一林黄叶树,千载碧纱笼。”这句诗描绘了嵩山上的黄叶树和碧纱笼的景象。诗人用“一林黄叶树”来形容嵩山的景色,以“千载碧纱笼”来形容嵩山的历史。这里的“碧纱笼”指的是碧纱帐,是古代的一种装饰物,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颈联“礼塔思坡老,闻钟谈敬公。”这句诗描述了嵩山上的礼塔和敬公的故事。诗人通过对礼塔和敬公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尾联“墓庵殊不远,香火老僧同。”这句诗表明诗人已经来到了嵩山的墓地庵里。这里的“香火”指的是佛教徒烧香拜佛的活动,而“老僧”则是指佛教僧侣。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嵩山的信仰和虔诚之心。

这首诗通过对嵩山的描写和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