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应淡于羽,紫亦浅于薇。
远比西夷玉,新宜少妇衣。
石边自荏苒,雪里长芳菲。
报春何足论,耐得送寒归。
翠应淡于羽,紫亦浅于薇。
远比西夷玉,新宜少妇衣。
石边自荏苒,雪里长芳菲。
报春何足论,耐得送寒归。
【注释】
- 翠:指春天的景色。
- 羽:比喻轻柔如羽毛。
- 紫:这里指的是紫色的花朵。
- 西夷:古代对西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此处借指远方之地。
- 玉:形容质地纯净、美丽。
- 新宜:适合新季节的衣物。
- 荏苒:植物枯萎的样子,这里形容报春花在石头旁慢慢生长。
- 芳菲:芬芳而美丽。
- 何足论:不值得过多讨论。
- 送寒归:送走寒冷回到温暖的春天。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报春花的美丽。诗人以“报春花”为题,通过对报春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和希望的赞美。
诗的前两句“翠应淡于羽,紫亦浅于薇”,诗人用“翠”和“紫”分别形容春季的色彩,用“羽”和“薇”来形容这些色彩的淡雅和朴素。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春天的清新与宁静。
第三句“远比西夷玉,新宜少妇衣”,诗人将报春花比作珍贵的玉石,强调了其稀有和珍贵。同时,将报春花与适合新季节的少妇衣服相比,表达了报春花的美丽和生命力。
第四句“石边自荏苒,雪里长芳菲”,诗人描述了报春花在石头旁边慢慢生长,以及在雪中依然绽放的美丽景象。这里的“荏苒”和“芳菲”都强调了报春花的坚韧和美丽。
最后两句“报春何足论,耐得送寒归”,诗人表达了对报春花生命力的敬佩,认为它值得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喜悦,因为春天是送走寒冷、迎来温暖的季节。
这首诗以报春花为线索,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春天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