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滇池上,登台引兴长。
郊原酣雨气,水木泛云光。
尚觉棉衣薄,全将羽扇忘。
昔年泰山顶,似此得清凉。

让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夏登碧鸡台(庚寅):诗题表明,这是在夏季登上碧鸡台的即兴之作。
  2. 六月滇池上,登台引兴长:诗人在六月的滇池之畔登台远眺,心中感慨万千,引发了深远的思绪。这里的“滇池”是昆明的著名湖泊,而“引兴长”则意味着这种情绪的激发非常持久和深远。
  3. 郊原酣雨气,水木泛云光:诗人描绘了郊外田野上细雨蒙蒙的景象以及水边的树木在雨中若隐若现的光影。
  4. 尚觉棉衣薄,全将羽扇忘:尽管外面天气寒冷,但诗人似乎并不觉得冷,甚至忘记了携带羽扇。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温暖或者某种超越物质状态的心境。
  5. 昔年泰山顶,似此得清凉: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回忆,他回忆起过去攀登泰山顶的体验,那时的凉爽与此刻的感受相似,都让他感到心旷神怡。

接下来是译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