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冬岭树,道是海棠枝。
万卉雕零日,此花秾艳时。
凌云垂鄂不,傲雪湿燕支。
桃李春风耳,岁寒谁与诗。
【解析】
本诗的翻译:
何来冬岭上的树木,原来那是海棠花的树枝。
百花凋零的时候,只有这海棠花盛开鲜艳。
它凌驾高山直垂青天,不畏惧严寒冰雪沾湿了燕支山的花枝。
桃李等其它花卉在春风中开放,而它却要在冬天独自与寒为伍。
赏析:
“何来”二句,诗人从海棠花的枝叶着笔,以“万卉雕零日,此花秾艳时”,写春天百花凋谢、落尽,独有海棠花盛放,鲜艳夺目。这里用“雕零”“秾艳”两个反义词来描绘,突出了海棠的娇美。“道是”,一说为“疑是”,疑是即认为,以为是;一说为“当作是”,当作是即当作是。此处应为“当作是”,因为作者没有亲眼见到,只能根据传说或传闻来判断。“凌云垂鄂”,意谓海棠花高耸入云,垂挂在山顶上,像鄂(鄂山在湖北省,在今湖北鄂州市东南)山上的树木一样。“傲雪”,指傲视寒冬的雪花。“湿燕支”,意谓花瓣因沾湿而湿润了燕支山的花枝。燕支山在今河北蓟县北,在今北京西南。“桃李春风”,比喻海棠花的艳丽。“岁寒”,指寒冬。“谁与诗”,即谁能与这首诗相配。这句说:只有我,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春花,后两句写夏花,前后形成鲜明对照。
【答案】
示例:
何来冬岭树?道是海棠枝。
万卉雕零日,此花秾艳时。(首联)
凌云垂鄂不,傲雪湿燕支。
桃花李春风耳,岁寒谁与诗。(颔联和颈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