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叠渐无路,云开时有风。
鸠啼新雨后,马踏乱泉中。
香草暖愈烈,岩花湿更红。
行春一何远,千里浙江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此题的考核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手法和语言风格。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古诗文,同时要熟悉并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知识。本诗为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劳顿的苦况。“由永康至缙云”一句点明地点,交代了行踪。第二句“山叠渐无路”写出了山路险恶,难以行走。第三、四句“鸠啼新雨后,马踏乱泉中”,描写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图,生动地刻画出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第五、六句“香草暖愈烈,岩花湿更红”,描写了山间生长的花草,突出了山间环境之美丽与幽静。最后两句“行春一何远,千里浙江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所以答案是:
①叠嶂迷回望,云开见碧峰。②鸠鸣新雨后,马足乱泉中。③香草暖愈烈,岩花湿更红。④此行真可厌,千里浙东风。注释:①叠嶂迷回望,云开见碧峰。指重重山峦使人迷惘,但云雾散开后,便可以见到那高耸入云的山峰。②“鸠”“马”是诗人在旅行中听到的自然声音,“暖”“湿”是山间的气候特点,“香草”“岩花”指山上生长的花草树木。③这两句通过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④此行真可厌,千里浙东风,诗人在途中感到厌倦,因为从杭州到福建,路途遥远。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永康到缙云一路的所见所感。首联“叠嶂迷回望,云开见碧峰”,写出了连绵不绝的群山给人带来的迷茫之感,但经过一段艰难困苦之后,终于看到了远处那片美丽的景色;颔联“鸠鸣新雨后,马足乱泉中”描写的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图: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下时,鸟儿们欢快地歌唱着飞过天空;而马蹄声则踏乱了泉水中的石头。颈联“香草暖愈烈,岩花湿更红”,描写了山间生长的花草,突出了山间环境之美丽与幽静;尾联“此行真可厌,千里浙东西”,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整首诗以写景为主,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