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夜中秋月,沅州与靖州。
山围百蛮静,月照五溪流。
黔水连疆去,吾家旧绩留。
昔年受降处,八十六回秋。
【解析】
本诗首联“近夜中秋月,沅州与靖州”,是说临近晚上中秋月色,在沅州与靖州。颔联“山围百蛮静,月照五溪流”是说群山环绕百蛮安静,月光照着五溪流水。颈联“黔水连疆去,吾家旧绩留”是说贵州的河水一直延伸到边境,我家门第的旧业留下了。尾联“昔年受降处,八十六回秋。”是说当年接受投降的地方,有八十六次秋季的战役了。
【答案】
译文:
临近晚上中秋月明,我在沅州和靖州。
群山环绕着百蛮安静,月亮照射五溪流水。
贵州的河水一直通到边境,我家的旧业留下。
当年接受投降的地方,有八十六次秋季的战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辰州(今湖南辰溪)过中秋节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家乡和故国的深情怀念之情。
首联“近夜中秋月,沅州与靖州”。意思是说临近晚上中秋节月色明朗,在沅州与靖州。“近夜中秋月”点出了时间是秋天的一个夜晚,是诗人在辰州(今湖南辰溪)过中秋节时所作。“沅州与靖州”指的是当时的两个州。这一句是交代了写作的缘由、背景及地点。
颔联“山围百蛮静,月照五溪流”。意思是说群山环绕着百蛮安静,月光照耀着五溪流水。“山围百蛮静”“月照五溪流”,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图景。
颈联“黔水连疆去,吾家旧绩留”。“黔”指贵州省一带地区,“黔水”即指贵州的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贵州的河水一直通到边境,我家门第的旧业留下了。这两句是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昔年受降处,八十六回秋。”“昔年受降处”指历史上多次接受少数民族统治者归顺的地方。这里指唐代初年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地接受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请求,将文成公主嫁给他为妻。“八十六回秋”指唐贞观二年(628)至二十四年(640)间,唐太宗李世民先后派大臣李靖、李勣等10多次率军出征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共进行了大小战役86次,史称“八十六回秋”。这里用“八十六回秋”来表达对祖国边疆安定的赞美之情。
全诗以“中秋月”作为贯穿全诗的线索,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及祖国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