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草回新绿,岩松发古春。
泉销三月雪,佛现六朝身。
马足熟知路,僧寮闲可邻。
谁知城里客,常作入山人。
【解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涧草回新绿,岩松发古春。”涧中新绿,山石上青松,春天的生机勃发;“泉销三月雪,佛现六朝身。”“三月”指春天,“六朝”代指南北朝时期。这两句写泉水溶化了积雪,山中的佛寺也显露出昔日的风采;“马足熟知路,僧寮闲可邻”。“马足”指行人的马匹,“僧寮”是寺庙。这两句写自己熟悉道路而僧人清静无争。“谁知城里客,常作入山人。”“城里客”与“入山人”相对照,写出了作者喜欢隐居山林的生活情趣。
【答案】
译文:
山涧中新长出的野草又嫩又绿,山石上的老松发出春天的气息。
山上的泉水融化了三月里的积雪,佛寺重现了六朝时期的风采。
行人的马蹄知道山路,僧人的小屋宁静安详可以居住。
我不知自己是城中的过客还是入山的隐士。
赏析:
《复至佛峪》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这首诗里描绘了自己对佛峪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意境优美清新,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首联“涧草回新绿,岩松发古春”,描写山中景色之美。涧中新长出的野草又嫩又绿,山石上的老松发出春天的气息,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机勃勃气息的美丽画面。颔联“泉销三月雪,佛现六朝身”,进一步描绘佛峪的美景。山泉溶解了三月的雪水,使山峰更加秀美,佛寺也重现了六朝时期的风采。颈联“马足熟知路,僧寮闲可邻”,写诗人熟悉的山路,清静安宁的寺院为诗人提供了休憩之地。尾联“谁知城里客,常作入山人”点明主题,诗人虽为城里的客人,却经常做入山的人。
全诗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叙事,前后呼应,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