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琴一曲日斜阳,庭院沉沉苔径凉。
薜荔青摇花似雨,琅玕翠脱粉如霜。
心清自得诗书味,室静时闻翰墨香。
燕子不来春事尽,鬓丝禅榻两苍茫。

《小斋宴坐》

青琴一曲日斜阳,庭院沉沉苔径凉。

薜荔青摇花似雨,琅玕翠脱粉如霜。

心清自得诗书味,室静时闻翰墨香。

燕子不来春事尽,鬓丝禅榻两苍茫。

注释:

  • 青琴一曲:形容音乐或歌声悠扬动听。
  • 庭院沉沉:庭院显得幽深寂静,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苔径凉:苔藓覆盖的小径散发出清新凉爽的气息。
  • 薛荔青摇:描述薜荔树叶随风轻轻摇摆的景象。
  • 琅玕翠脱:琅玕(一种美玉)因湿润而显得晶莹剔透,如同脱落的粉末。
  • 心清自得:心境清净,能够感受到诗词的韵味和乐趣。
  • 室静时闻:在安静的环境中,可以听到书房中传来的翰墨香气。
  • 燕不来:指春天时节燕子不归来的景象,寓意春天即将过去。
  • 鬓丝禅榻:用来形容岁月流逝,头发渐渐变白,身体日渐衰弱。禅榻则是指和尚用的躺椅,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对世事的超脱与淡然。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小斋中宴坐时的心境。首联“青琴一曲日斜阳,庭院沉沉苔径凉”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夕阳斜照下的庭院,苔藓覆盖的小径散发出清新凉爽的氛围。颔联“薜荔青摇花似雨,琅玕翠脱粉如霜”则进一步运用比喻手法,将薜荔树叶随风摇曳的美景与琅玕(一种美玉)因湿润而晶莹剔透的景象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颈联“心清自得诗书味,室静时闻翰墨香”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环境中享受诗意生活的情景,翰墨香气象征着学问和智慧。尾联“燕子不来春事尽,鬓丝禅榻两苍茫”则透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认识,暗示着诗人已步入暮年,对世事不再执着追求。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