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石高凌插水遥,澄湖秋近远林凋。
风鸣鹳鹤声初落,湖洗蛟龙迹未消。
王气百年悲战伐,幽踪此日负渔樵。
何当隔岸苍波远,独系扁舟卧寂寥。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十朋。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望大孤不得登(第一句)
片石高凌插水遥,澄湖秋近远林凋。
风鸣鹳鹤声初落,湖洗蛟龙迹未消。
关键词:大孤山、凌、水遥、澄湖、秋近、林凋、风鸣、鹳鹤、声初落、湖洗、蛟龙、迹未消。
译文:眺望大孤山却不得登上,只看到一片石头高耸入水边,秋天时湖水显得清澈而遥远,树林也随着秋意开始凋零。风吹过水面,发出鹳鹤的叫声;湖水清洗着蛟龙留下的足迹,但痕迹仍未完全消失。
赏析:首句“望大孤不得登”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却无法接近大孤山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无奈与遗憾。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描绘秋日大孤山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一幅宁静、清冷的画面。诗人用“片石高凌插水遥”、“澄湖秋近远林凋”等词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大孤山的地理位置、季节变化和自然生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赞美之情。最后两句则转向了人文景观,“王气百年悲战伐”,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担忧和不满,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而“幽踪此日负渔樵”则暗示了诗人在此隐居生活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大孤山的描绘和对历史、现实情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战争的批判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