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下流泉梦里山,春风日日闭门闲。
前身合是萧思话,相赏真于松石间。
【注解】
伯卿:指苏轼的朋友黄庭坚,号山谷道人。
率题:随意书写。
小诗:短小的诗歌。
斋:书斋。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题书斋之作。前两句是说,自己就像梦中的山泉,在春风日复一日的吹拂下闭门闲居。后两句是说自己与黄庭坚有前世之缘,彼此赏识之情如同松树和石头之间的相互欣赏。整首诗表达了对黄庭坚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指下流泉梦里山,春风日日闭门闲。
前身合是萧思话,相赏真于松石间。
【注解】
伯卿:指苏轼的朋友黄庭坚,号山谷道人。
率题:随意书写。
小诗:短小的诗歌。
斋:书斋。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题书斋之作。前两句是说,自己就像梦中的山泉,在春风日复一日的吹拂下闭门闲居。后两句是说自己与黄庭坚有前世之缘,彼此赏识之情如同松树和石头之间的相互欣赏。整首诗表达了对黄庭坚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注释】 节物:指节令,重阳。 殊方:指远方的他乡,即作者贬谪之地广东。困久晴:长期干旱之后突然下雨。 翻盆:翻动花盆。一宵雨:一夜的细雨。赴壑:奔赴山谷。众溪声:群山回响的水声。 瘴岭:指岭南一带湿热的山区。忽凉至:忽然感到清爽。畬田:耘耕的田地,泛指农田。睌耕:傍晚耕作。 萧寥:凄凉寂寞。庭竹:庭院中竹子。客中情:客居异乡的感情。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贬谪期间
三月廿日邀同任伯卿施祓堂游曾氏园林归饮署斋即事 其六 迟留心所惬,别去意如何。 触迕藤梢乱,将扶竹影多。 地偏忘近远,春老惜蹉跎。 良会应须念,晴天许再过。 注释: 1. 三月廿日:即阳历3月20日。 2. 曾氏园林:指曾参的宅第园林。 3. 归饮署斋:回到官署里喝酒。 4. 即事:眼前之事,此处指饮酒。 5. 其六:这是组诗的第六首。 6. 迟留:迟迟停留。 7. 心所惬:心情舒畅。 8.
【诗词】三月廿日邀同任伯卿施祓堂游曾氏园林归饮署斋即事 其五 【译文】 在片石支撑的亭子,孤亭被绳索束缚, 近来我厌倦了四处奔波,小住便醉卧在枕边。 竹笋不要长满道路,花开时不要趁雨移栽。 嘱咐他多打扫,为什么还要等我来游玩? 【注释】 三月廿日:三日二十天。 曾氏园:《全唐诗》卷八百六十九收有《曾氏园》。《新唐书·方技传》:“刘禹锡尝为淮南支度使,治有名。后为苏州刺史,筑堤捍淮、海
八月十五夜 露气尊前白,家山梦里青。 岁时忆荆楚,潮汐讯沧溟。 一水蒹葭溯,中年丝竹听。 无端度良夜,寂历绿莎厅。 译文: 八月十五月圆之夜, 露珠晶莹在酒杯中泛着白色, 我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家山,那里一片青翠。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怀念着荆楚大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 夜晚来临的时候,我会想起那浩瀚的大海, 听着涛声,感受着潮汐的变化。 沿着一条小河逆流而上, 听着那悠扬的丝竹音乐。 突然
诗句 - 细路逶迤入:形容小路蜿蜒曲折,景色优美。 - 城南访辟疆:指在城南寻找一片广阔的空间,比喻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欣赏自然美景。 - 竹疏三径辟:描述竹林稀疏,三条小路清晰可见的景象。 - 树暗一扉藏:描绘树木茂盛,一扇门隐藏其中,给人以神秘感。 - 款客虚厨具:表示准备饭菜招待客人,但因为时间有限或客人众多,厨房里空无一物。 - 谭诗剩草堂:形容与朋友谈论诗歌的意境,只有草堂作为听众。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人日会饮: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日,古代以这一天为新年的开始。此句描绘了在新的一年里,人们欢聚一堂,共庆人日的景象。 2. 晴日逢开岁,春风趣举觞:晴朗的天气迎接新年的到来,春天的气息中举杯庆祝。这里的“春趣”表达了一种愉悦的心情,“举觞”则是指饮酒助兴。 3. 当筵宾履错,入馔野蔬香:宴会上宾客众多,穿着各异,菜肴都是新鲜野菜
岁晏无消息,梅花似故人。 岁末之际,没有一点音讯,仿佛那梅花就是旧时的知己。 何因慰幽独?只觉溷风尘。 为何要安慰孤独的我?只觉得这污浊的环境让人无法忍受。 歌为竹枝续:杯于桑落亲。 歌声是为了延续《竹枝》的曲调,酒杯是和桑落酒亲密无间的朋友。 孤怀更谁托,我惜小园春。 我的孤独情怀又该向谁说呢?我只珍惜这小园中春天的美好时光。 注释: (1)岁晏:指年终,岁末。 (2)消息:音信,消息。
【解析】 这是一首写佛门生活的诗。首句说,为了爱中边味而割取蜜脾,次句说,为爱中边味宁可不辞辛苦;第三句说,余香来至佛钵,再濯出清池;第四句说,薝卜风林现,醍醐露乳垂;第五句说,三三劳说法,啖罢尚攒眉。全诗四句八行,前二句对偶,后二句不对偶,且以“劳”、“尚”二字押韵,显得和谐流畅,是七绝中的上品。 【答案】 食波罗蜜 为爱中边味,宁辞割蜜脾。 馀香来佛钵,再濯出清池。 薝卜风林现,醍醐露乳垂。
注释: 三月廿日邀同任伯卿施祓堂游曾氏园林归饮署斋即事其一 春事行将暮,游情尚未阑。 名园殊曲折,佳客共盘桓。 趣以沧洲得,怀从酒碊宽。 偶然移步屧,竟日博清欢。 译文: 春天的事务将要结束,游兴却还未完全消散。 这个美丽的园林非常复杂曲折,好客的人们一起在这里徘徊游玩。 我追求在沧洲得到快乐,我的情怀从一杯美酒中得到宽慰。 偶尔移动脚步,一整天都沉浸在愉快的欢乐之中。 赏析:
三月廿日邀同任伯卿施祓堂游曾氏园林归饮署斋即事其四 诗句翻译: 三月二十日,邀请任伯卿和施祓堂一同游览曾氏的花园,然后回到衙门饮酒。 注释: - 三月廿日:指的是农历三月二十日。 - 邀同任伯卿施祓堂游:邀请任伯卿和施祓堂一起游玩。 - 曾氏园林:曾家所建的园林。 - 归饮署斋即事:返回官舍饮酒作诗。 - 其四:是第四首诗。 译文: 三月二十日,邀请任伯卿和施祓堂一起去参观曾家的花园
【释义】 庭院里绿竹成阴,一榻清幽凉爽;东风轻拂,无力牵动帘旌。竹炉上刚煮好的茶水冒着缕缕细烟,静听楸枰击打棋子的声响。 【赏析】 “绿泻”两句,写庭中景色。绿竹成荫,庭院清幽。春风吹来,柳絮飘飞,但无风力能触动帘旌。帘旌,即帘幔,古人常挂于轩窗之上,以蔽风雨或障人目。帘旌不动,说明春风微拂而已。“竹炉初暖茶烟细”,点明时间是早春三月,此时茶馆尚未开门,只有茶客自己品茶。“初暖”,表明茶还未泡好
【注释】 轻风飘飐:微风吹过,摇曳生姿。 纤纤:纤细。 馀香:未凋零的花朵散发的香味。 卷帘:放下帷幕。 几点落红:指花瓣。 绮思:美丽的思绪。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看到花残叶败时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眷恋之情。首句写风中花影摇曳,次句写为保护香气不散,不卷帘子。第三句以落红数点,引出“绮思上毫尖”的联想。全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情感细腻
注释:庭院前的花草繁多,每一株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沅湘风味托琼瑰,指那些花草都带着沅湘的风味。 凭教滴尽蟾蜍泪,不向方诸掬得来,即使让月宫中的玉兔把月光滴到这些花草上,也比不上从方诸(即方壶)里取出的珍珠来得珍贵。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创作的五言律诗《夏夜咏庭前杂花四首》中的第二首。全诗通过对庭院中各种花草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首联“串串柔丝挂玉台
注释:瀑布飞流如喷薄,绝巘巍峨何嵯峨。 因此才感谢谢幼舆,他的山水情趣已颇多。 赏析:此诗是诗人为友人伯卿所绘的山水障子题写的第二首诗。第一首中诗人赞美了友人画中的山石,而第二首则是在赞扬友人的山水画。 起句“飞流故喷薄”,写画中有瀑布飞流直下,水势磅礴,声如奔雷。 颔联“绝巘何嵯峨”,“绝”字写出山峰之高峻。“何”字突出其巍峨。这两句是对上文的回应和补充。 尾联“所以谢幼舆,丘壑趣已多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流寓江陵时。前四句写别筵上与友人伯卿辞行的情景,后四句写别筵上赠别伯卿的临别赠言。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现了作者对伯卿深深的怀念之情。 【答案】 ①海外成轻别:在异国他乡分别,像轻风一样易逝。②年时海外逢:多年前曾在异邦相遇。③素心无几辈,华发剩孤踪:自己一生清贫,没有多少积蓄。头发已经花白,孤独地飘零。④不转有如石:指即使年老体衰,仍能坚贞不屈。⑤后凋惟此松
迟暮原多感,兼之远宦人。 迟暮:年纪已大。感:感伤。远宦:在外为官。 况于沧海外,留滞七经春。 况:何况。沧海外:海天之外。留滞:滞留、停留。七经:七部经典著作,指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乐经》。 溪峒犹遗爱,琴书亦称贫。 溪峒:溪峒州,在今广西境内。遗爱:留下的美好恩情。琴书:琴瑟书籍,即文墨。 相逢仍一笑,慰藉见天真。 相逢:相遇。慰藉:安慰。天真:纯真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