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作吏簿书侵,偶得余闲过道林。
古殿有僧翻贝叶,空阶无鹤唳清音。
绿摇晴色新篁满,红露巉岩小阁深。
更听山人谈往事,不禁感慨夕阳沈。

【注释】

道林寺: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东晋时为慧远法师讲经处,后改为僧舍。

三年:指三年任内。

吏簿书侵:官宦之职繁重,无暇顾及其他。侵,浸渍,引申为“忙碌”。

偶得余闲过道林:偶尔得到一点闲暇时间,便去道林寺游览。

贝叶:佛教经典用贝多树叶制成的纸,因称佛经为贝叶经。

清音:指鸟的叫声。鹤唳(lì):鹤叫的声音。

绿摇晴色新篁(huáng)满:翠绿的颜色摇曳着晴朗的天空,竹林里一片新绿。

红露岑(cén)岩小阁深:红色山石上的露水晶莹闪烁,小楼藏在幽深的山中。

山人:对隐士的尊称。

夕阳沈:落日西沉,天色渐暗。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任职期间公务繁忙,难得有暇之时游览道林寺的心情。诗中通过描绘寺院的景色,表达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首联两句,诗人以“三年”二字起笔,既点明自己任内的时间,又写出自己因公务繁忙而不得闲适的生活状态。“偶得余闲”四字则表达了一种难得的闲暇时光,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欣喜与期待。

颔联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道林寺的宁静与美丽。古殿、贝叶经、空阶、无鹤等意象,都展现了道林寺的古朴典雅与超然脱俗。同时,这些景物也衬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名利。

颈联两句,诗人通过对色彩、声音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绿竹摇曳着晴朗天空的色彩,红露洒落在山石上形成晶莹的光泽,小楼藏匿在茂密的竹林深处,给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感觉。这些景物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尾联两句,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的珍视。他感叹自己的仕途之路虽然曲折但最终会走到尽头,而大自然的美好却永无止境。这种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于名利看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