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忆清江旧板桥,门前曲水细通潮。
垂杨不是伤心树,那得长条更短条。

重经彭山(辛丑),即《重经彭山有感》诗。“重经”,再次经过。“彭山”,指四川彭山县,是杜甫流寓成都时所居之地。“重”字表明此为第二次经过,故称“重经”。

犹忆清江旧板桥:还记得当年在清江边旧有板桥。

门前曲水细通潮:门前流水曲折,细如丝线,与潮水相连。

垂杨不是伤心树,那得长条更短条:柳树本非多心之物,怎能因我而生愁?那柳树怎会长得又长又短呢?

注释:

①“犹忆”:还记起。

②“清江旧板桥”:指杜甫当年在四川时居住的成都府南门内清江浦一带地方。

③“门前”:指杜甫当年居住地附近的地方。

④“曲水”:弯弯曲曲的水。

⑤“通潮”:与潮水相接。此处暗用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句意,原句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处以草喻人,言诗人之身世。

⑥“垂杨”:杨树。

⑦“伤心树”:多情易感的杨柳。

⑧“那得”:哪里能得到。

⑨“长条”:长长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写于诗人晚年漂泊途中,重访昔地而有所感慨之作。

首联回忆当年在成都时住过的清江浦一带地方,以及门前的流水。“门前曲水细通潮”一句,是化用自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但这里用得更为巧妙,把“草”喻为“人”,“曲水”则喻为“泪眼”,“通潮”则喻为泪水。

颔联说柳树本无感情,怎么能因我而生愁?那么它怎能长出既长又短的枝条呢?这一转折,既照应了上句中的“伤心树”,也写出了诗人此时此地的心情。

全诗以抒情为主,语言自然流畅,明白晓畅,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往日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